文章内容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积极推进财务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作者:闫国生  财务处处长    
2011-11-04     浏览(260)     (1)

文章阐述了高校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激励机制、财经制度体系和预算管理模式,以及加强监管和信息化的必要性。为实现绩效预算和资源优化,高校必须推进财务管理改革,注重成本分担机制和奖惩激励。


  为体现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地位,国家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 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 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在教育 经费投入的保障方面指出:一是要 加大教育投入,2012 年要实现国 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 产总值比例达到4% 的目标。二是 要完善投入机制,完善各级教育经 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 稳定来源和增长。三是要加强经费 管理,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 机制。为落实这一内容,国务院和 相关部委分别召开会议讨论和制 定文件,对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 入、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推进 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出了具 体要求。
  学校的财务管理服务于学校 发展战略和教学科研中心任务需 要,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活动,管理 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经济 秩序的良性运转和投入资源的使 用效益,从而影响到学校发展战略 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科研事业的有 序开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 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在工作中抢抓 机遇,更有效地管好用好资金,从 而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 实保障和优质服务。
  推进高等学校财务科学化、精 细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 然要求,是建立和完善与公共财政 体制及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 校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必 由之路,是新形势下提高高等教育 质量、推动高校自主创新、增强高 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的内涵高校财务科学化管理,是指在 国家法律规章框架下,积极探索和 掌握公共财政和高等学校管理的 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建立 健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管理 模式和运行机制。
  高等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 指树立精益思想和经营理念,运用 先进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 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岗 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 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 粗放式管理,不断增强执行力,提 高财务管理的效能。
  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是 有机的整体。科学化管理是精细化 管理的前提;精细化是在科学化指 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 学化管理要求落实到财务管理各 个环节,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益 的要求。
  二、推进财务科学化、精细化 管理的基本原则突出科学理财,强化依法理 财,推进民主理财,注重流程设计, 依靠技术手段,坚持以人为本。
  三、推进财务科学化、精细化 管理的内容建立健全与公共财政体制和 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等学校 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多渠道 筹措经费的激励机制;完善财经制 度体系,提供制度保障;改革完善 预算管理模式;强化会计基础工 作,增强决策支持能力;改革完善 资产配置方式,提高国有资产使用 效益;健全内部控制规范,防范财 务风险;坚持勤俭办学,建设节约 型学校;、建立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加强经费监管体系建设;加快财务 信息化建设;建设专业化的高素质 财会队伍,统一思想认识,提供组 织保障。
  四、实施绩效预算,推进财务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预算是财务工作的基础,起着 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作用。预 算是整个学校财经管理的核心,贯 穿于学校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 的全过程,对学校财务管理有着深 刻的影响。为加强绩效管理,提高 资金使用效益,必须发挥预算在财 务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因此,我们 把预算改革作为一条改革主线,来 引领整个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的实施。
  绩效预算就是把目标管理、部 门预算和绩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的预算管理方法,实施以目标为指 向,预算为主线,绩效为核心的绩 效预算,是推进财务管理科学化、 精细化的有效载体。绩效预算要求 按计划决定预算,按预算计算成 本,按成本分析效益,按效益考核 业绩,业绩的结果反馈用于指导预 算的进一步分配。
  与传统的预算方法相比,绩效 预算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重视支出绩效,强调合理 分配资源;(2)重视成本计量,强调建立 以产出和成果为核心的详细指标;(3)重视目标实现,强调考核 及考核结果的运用。
  实施绩效预算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合理配置资源,把有限的资 金用好,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的重要举措。针对学校现实情况, 在绩效预算框架下,全面推进财务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建立和 完善如下几个机制:
  (1)建立资源配置优化机制。
  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是指高校 对自己所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 在学校内部各个不同使用方向上 的分配。所谓优化配置包括三个方 面:一是合理分配资源,二是减少 资源浪费,三是提高资源使用效 益。第一个方面实际上要解决的是 资金投向问题。在学校资金总量不 足的情况下,通过预算保证将资金 投向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领域,显 得尤为重要。第二个方面实际上要 解决的是投入多少合理问题。通过 实施绩效预算,可以将资产管理与 绩效相结合,健全资产管理绩效考 核制度,确定资产配置的标准体系, 制订运行费用定额标准,建立起完 善的资源配置流程,按标准科学合 理地投入资源,避免重复投入和闲 置浪费。第三个方面是要解决投入 的产出问题。通过实施绩效预算,探 索建立各类资源投入的绩效评价制 度。通过评价与考核,衡量资源配置 的使用效益,调整资源配置方案,从 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2)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在绩效预算中进行成本测算 非常重要,按照效能原则,公用资 源的使用和消耗应建立有偿使用 的成本分担机制,以减少资源浪 费,降低办学成本,突出效益。这种 成本分担机制在国内很多学校已 经广泛实施。
  (3)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在当前的管理改革中,奖优罚 劣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实施绩 效预算就是要加强对执行结果的 考核和比较,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用 于预算的分配。国家已经开始对中 央高校实施绩效预算管理,指标体 系主要包括卓越绩效、预算执行绩 效、财务风险控制绩效和财务管理 绩效四方面内容。在这样的形势 下,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度和奖 惩制度,树立投入产出、成本效益 观念,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度和严 格的绩效责任考核评价与奖惩机 制,是绩效预算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绩效预算的实施过程中,通 过建立预算专家委员会、健全财经 制度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指 标体系、强化监督与问责等措施,构 建起系统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将 进一步强化管理过程中对细节的监 督与控制,推进财务科学化、精细化 管理。同时,积极促进观念的转变, 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扩大舆论宣传, 尽快让绩效理念深入人心,形成讲 绩效、重绩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