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超有机CAFAM泛主题2011”的公共教育活动,9月27日和10月16日晚,超有机高校巡讲之“刘小东——艺术态度”、“徐冰——我的艺术方法”专题讲座分别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精彩亮相。两场讲座的场面均十分火爆,座无虚席。多家媒体在现场视频转播,更有不少学子频发微博晒讲座。
刘小东讲座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主持。他首先请我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对“超有机CAFAM泛主题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王璜生指出,此次展览是人类扩张的欲望和对生存的不确定性的探究,刘小东的作品对人生、对态度的解读恰恰契合了这种思考。
刘小东在讲座中指出,艺术态度就是生活态度,艺术是人生的一部分。他认为,自己的艺术态度有两个要点,一是在艺术上寻找一条永远使得自己感到新鲜、活泼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方法;二是要关怀这个社会。他强调说,“打开头脑,世界就拥抱你”,并以具体作品的创作年份和地点为线索,讲述了自己的艺术道路。他注重“环境”,非常看重写生,他认为当艺术家身处个场景的时候,绘画才有无限的可能。这写生的地点绝不像画室一样适合作画,但是却更能让人体会到绘画的意义,也更能让观者体会到艺术家所要传达的“此刻”的心境。在创作中,刘小东似乎从未在一个地方久留,他永远保持着新鲜感和对社会的关怀,而这更是他的人生态度——保持着快乐、保持着新鲜,保持着敏感的思考。在创作中,他不断扩大绘画的意义,改变传统的对架上绘画的看法,也不断地将自己的绘画同身体、机器、城市和生命政治联系起来——然后再推进自己的艺术态度。
徐冰讲座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李松教授主持。徐冰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此次参加“超有机”展览的作品《何处惹尘埃?》,并通过剖析自己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为大家讲解自己的“艺术方法”——创造力的来源。在徐冰看来,美术绝对不仅限于架上绘画这经典但狭窄的圈子当中。艺术与世界、艺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要超越,就要沟通,就要挖掘,就要探索。
在讲到他的“天书”、“地书”和“新英文书法”的时候,徐冰提到了自己从小学习书法的经历,以及他对书法本身的思考。在艺术创作理念上,徐冰认为,坚持当代艺术并不应该回避美,他着重讲述了自己的两件装置作品《鸟飞了》和《凤凰》的创作思路,两件作品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中取材。他认为中国是非常具有实验性的国家,其文化的层面和复杂性,其现实资源和问题,都是丛生不定的,而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存在的。他还介绍了自己今年在大英博物馆完成的《背后的故事》系列作品新作。
徐冰指出,对身边的不经意的事物的改变和触碰是对人思维扩展最有效的途径。他不仅是在讲述自己的“艺术方法”,也是在讲怎样把握生命中无处不在的能量——然后再将这些能量运用到自己的生命创作之中。
大学生记者站 辛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