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思政课教师

作者:李海英    
2011-10-01     浏览(219)     (0)
  一、找准自己的位置,改
  造自身的缺点,全身心投入教
  学
  我是一名思政理论课教师。来到聊城大学20多年了,一直从事思政理论课教学,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我总告诫自己:教师的天职是不能误人子弟。面对一门课,几本书,几百名学生,只要下功夫就能出成绩。2004年全省高校德育教学评估,省里专家们听了我的课。李秀英院长给我们全院职工汇报说:“专家对这节课评价很高,几乎把所有好词都用上了。”2005年,聊城大学第六届教师教学观摩赛,我得了文科第一名。
  为了使授课声音洪亮,持续时间长,我谨遵医嘱,不吸烟、不喝酒,少吃辛辣食物,常喝胖大海加冰糖,并且在每次上课前必做两件事,一是充分休息,以保证讲课的体力;二是喝上一壶浓茶和咖啡因,以保证上课时精神抖擞,语言顺畅,思潮涌动。
  为了增加课堂吸引力,我常看百家讲坛和名校公开课,注意学习他们的讲话技巧。一节课中常甩几个包袱激发学生兴趣;设几个悬疑,摆出几个错误观点引导学生辨析;讲解几个研究生真题,提振学生注意力。同时还能更好地讲解一些基本原理。所以,学生听我的课,都说兴趣盎然,不觉疲惫。
  为了增加课本的说服力,使学生确立“三个必然选择”的信念,我自觉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原理,广泛涉猎教材外的知识,确保论点集中、明确,论据翔实充分,论证过程合乎逻辑。其中,找论据是最费工夫和心思的,要找到最有权威的数据,要分清哪是主要的和哪是次要的,哪个可信度大哪个可信度小,找论据的范围也应该是古今中外,并注重学术界的最新进展,力戒主观臆断。备课时多下功夫就能有成效,学生听我的课,往往说信息量大,有说服力。
  二、坚持“三爱”,教好思政理论课
  我认为:干好思政教师,最重要的是确立“三爱”思想。这“三爱”就是:爱思政理论课,爱思政教师岗位,爱学生。
  1.越来越热爱思政理论课。首先,思政理论课是社会和谐的助推器,开设什么思政理论课程是由中央政治局集体定下的,思政理论课的内容是许多专家皓首穷经的结晶,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所需要的;其次,经过多年的读书、生活和教学感悟,越来越真切体味到这些内容的正确性和趣味性。现在看书、备课、上课,再忙再累不觉着是苦,只觉着是享受,一上课堂就精神抖擞,思潮如涌,声音洪亮。
  2.越来越热爱思政理论课教师岗位。大学生正是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树立正确或是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他们未来能不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思政理论课教师就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师,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所以,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岗位,只要学生邀请,我就高兴地给学生做形势政策报告、党课,或参加他们的一些活动。
  3.越来越喜欢学生。祖国的未来就靠眼前的青年,对接班人不能挑选和转借。90后学生,追求真理,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接触信息很多,如果发挥得当,有利于摆脱旧臼、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如果发挥不当就容易产生许多疑惑,怀疑一切,自以为是,进而产生抑郁情绪、抵触情绪等等。所以,我喜欢和学生交朋友、聊天,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引导他们扬长避短。
  三、注重科研,侧重教改,渐入佳境
  1.教改成绩,渐入佳境。
  教改主要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时效。首先,我们的“纲要”课精品课程网站渐已成熟,09年获得学校精品课程奖。现在,该网站在教学、备课、考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其次,我们建立起了教学辅助网站,能正常运行,在每年的教学过程中能发挥时时在线教学的作用。再次,我们的课件基本成熟,去年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一等奖。之前,曾获三项全国课件比赛优秀奖。
  教改立项方面,去年我们获得了教育部专题立项一项,进展顺利,能及时结项。之前,我们获得了学校的四个教改立项,有的已成功结项,其他进展顺利。另外,我还参与了两项省级教改项目,还发表了七篇教改文章。
  2.科研成绩,差强人意。
  近些年来,我独立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自以为得意的一篇是《论“中国奇迹”的充要条件》,该文发表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被十余家全国著名网站(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人民网站、清华大学网站、北京市委网站、大连市委网站等)全文转载,应该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获“2011年聊城市社联二等奖”,“聊城大学三等奖”。我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参与的省级课题一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研究。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今后我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取得成绩,来报答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