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我爱我师

带领学生探寻生命的奥秘

——记2011年北京市教学名师夏国良

2011-09-25     浏览(139)     (0)

本文介绍了夏国良教授在讲授《动物生理学》课程时如何探寻生命的奥秘,包括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热爱自身的专业、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科研带动教学等。他注重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进步。





  生命的奥秘是什么?如何探寻生命的奥秘?这样听起来神奇、深奥的问题,曾让许多人学起来倍感枯燥、乏味。而在夏国良的课堂上,又把这个问题变得活泼、生动起来。夏国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宝钢优秀教师、我校生物学院教授,今年8月,刚刚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
  1988年,夏国良从我校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至1994年,被公派到丹麦国家教学研究医院生殖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1994年回到母校,继续从事动物生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研究成果先后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
  20多年来,夏国良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在他看来,本科教育阶段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思想很活跃,不保守,敢于挑战和创新。“本科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夏国良说,很多学生到大学后,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很弱,不知道该怎么努力,也容易找不到方向,这个时候,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流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讲了20多年《动物生理学》,夏国良对课程已经熟悉到了不备课、不带讲义也可以讲上一天的程度。但是夏国良从来没有这样做,而是每次上课前都花一些时间,很认真地把一这堂课的内容梳理一下,重点再明确一下,有关方面的最新研究再查找一下,“给学生上课是不能随意和马虎的,也不能应付了事”,他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是讲师还是教授,都要花大的气力认真地备课,认真地准备教案和讲义。只要如此才有可能将理论知识了然于胸,讲课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游刃有余,才有可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这节课听得真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夏国良非常赞同这句话,所以他在教学中会尽力唤起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对该课的兴趣,启迪他们积极地去思考。“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引导学生热爱自身的专业,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自觉地追求真理,从而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讲生动不容易。怎么样吸引学生的兴趣呢?夏国良一边自学英文原版《Dukes家畜生理学》教材,一边去图书馆查阅与动物生理学有关的临床医学知识,认真地记笔记、写读书心得,讲课时把生理学理论知识和人、动物的临床医学知识结合起来,用理论来解释临床,再用临床验证理论,把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活了、生动了、有趣了。学生喜欢听,学习的主动性也上来了。
  夏国良的研究生滕臻说:“夏老师的课,启发性强,很注重和学生互动,听夏老师的课,很轻松,却又能让人学会主动思考问题。”
  生命科学是一门充满奥秘的学科,要学好它,必须要有完备的知识体系。生命现象是有很多规律的,而且这些规律又是随时变化的。只有引导学生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很好地探寻它其中的奥秘。夏国良在讲细胞体外培养时,会突然问:为什么要用5%的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高一点或低一点的?几个连环的问题,让学生联想到了化学反应、数学计算等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知道以前学过的知识是有用的”,夏国良说,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经常告诉学生,生理学学好了,你是生理学家,学不好,也能当哲学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而这两面又是辩证的关系,需要用哲学的知识来解释。”
  “夏老师的课语言简练、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同时又重点突出,信息量大。他不是直接把知识告诉你,而是一步一步地引导、启发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掌握这些知识,鼓励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给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学生王怡婧说,夏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举一些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然后用生命科学的知识来解释,很直观地就让大家领悟了所要讲的知识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夏国良认为,科研是做好教学的保证。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一定要坚持科学研究,没有科研就不会有新的知识,要通过科研带动教学。教师要不断将自己科研新成果结合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把科学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他的建议下,生物学院最先在全校开设了实验设计课。老师们会把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告诉同学们,然后让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然后再由老师们指出方案的缺点和改进办法。通过实验设计课,使学生焕发创造激情、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成为了教学科研过程的主体。
  有学生在网上评论说:“夏老师就是一个领航者,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去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做夏老师的学生很开心,很幸福!”……“作为一名教师,我很愿意和同学们一齐探讨理论知识,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夏国良说,大学教师就是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除了学到知识和能力外,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更多的是 “个人修养”的 “磨练”。他经常告诫学生:“善于利用时间,热爱大学每一天,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一个想要进步的学生,要学会如何才能进步,如同科学研究一样,只有学会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学者最终才能成为最好的一名科学家”。 (欧阳永志/文 郭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