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报》
创新改革 强化管理 提升质量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教育教学暑期务虚会议综述
2011-09-02
浙江大学召开本科教育教学暑期务虚会议,围绕大类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等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多项共识。会议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并指出要“破立结合”才能走出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与会人员就如何加强学生管理和学业指导、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分组讨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浙江大学自2006年首次全面尝试“无专业招生”起,稳步推进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学校于2008年7月成立求是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行“一横多纵”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在创新改革中探索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路径,不断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人才培养思路,实践教育教学理念。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破立结合”,才能走出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8月25日下午至26日,浙江大学副校长兼本科生院院长来茂德、校党委副书记兼本科生院党工委书记郑强主持召开了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教育教学暑期务虚会议。学校副教务长严建华,部分学院(系)党委书记、院长(系主任),各学部、学院(系)分管本科教育教学的相关负责人及校有关部门负责人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学校“十二五”本科教育教学发展战略目标,重点研讨大类培养模式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加强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并就此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会上,郑强就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招生与专业确认、班主任工作等几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指出,班主任工作要有“三个一”:抢救一把,帮扶一程,启迪一生;要指导学生“三个经得住”:经得住委屈,经得住打击,经得住伤害;要培养学生有“三心”:心系天下,心怀感恩,心显平和;要做到“三真”:真心,真情,真意。
来茂德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有“破”有“立”才能让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工作走向完善。正确的改革理念需要有恰当的改革方法来推进,我们要分析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原因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改革方法也就有了。对于讨论中提出的困惑和建议,他进行了逐一回应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如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可以研究各大类专业按地区确定招生比例的可行性;多“施肥”,少“放水”以降低不及格率;将班主任与分类管理中教学岗设置相结合,建立有效可持续的创新型制度;通过QQ群、微博等移动交流平台,促进管理方法更新等。
本次会上,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求是学院院长何钦铭作了关于求是学院学生学习状态分析与对策的专题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和专业的分析,清晰明了地展示了学生学习状态,进行了关联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策的研究。学工处处长兼求是学院党委书记金海燕通报了学风建设、学生管理方面的新举措,并对学工处所作的《2011年浙江大学本科生满意度调查报告》进行深入解析。教务处副处长金蒙伟就学籍管理中的宏观数据、专业确认、成绩管理和毕业审核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些针对学校实际的教育研究得到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在本科人才培养问题上,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副主任应义斌以所在学部三大实践:优质生源提升、实践教学强化、国际化教育推进为例做了阐述;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冯亚非从新的角度对新兴交叉学科本科生的招生与培养提出自己的见解;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助理马皓教授对电气工程学院主修专业确认工作进行了汇报,主要从如何“公平、公正、公开”以及如何吸引优质生源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郁建兴以公管学院为例,对专业确认措施和特色班建设进行了分析,深刻阐释了本科教学变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在如何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副教务长严建华指出科教互动、科教平衡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思路;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李浩然教授指出科研为教学传达更真实的感受、工程理念以及质疑精神,而教学也给科研带来更多的活力,教研相长才真正诠释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副主任张光新教授作了“加强自动化专业工程素质培养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也强调“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服务教育”。
在教学改革的措施方面,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兼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劲认为,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启迪人生、开发智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把“优秀”变为“卓越”,让大部分人成为“优秀”,并进行适度淘汰,使整个群体更优秀;在大类培养方面,要根据学科特点,加强课程设置方面的宽、专比例核对;在通识教育方面,要帮助学生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资源保障方面,要加大教育教学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在教育制度上,要大力创新。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教学研究处处长陆国栋教授作了“本科教学工程解读”的专题报告,重点强调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
会议还就如何加强学生管理和学业指导、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分组讨论。
本次教育教学暑期务虚会议获得圆满成功。与会人员在坚持“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主方向上达成共识,在政策、措施调整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为下一学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了方向。改革是一项不断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要坚持有“破”有“立”,改革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思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上,需要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赵爱军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