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报》

以中央八项规定之尺,量师德建设之基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常虎强    
2025-07-08     浏览(6)     (0)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钉钉子精神狠纠“四风”,令党风政风社风焕然一新。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八项规定学习教育精神,深入开展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这既是在学习和实践中诠释使命担当,也是在从严治党中筑牢高校育人工作的思想防线。

从教师层面看,中央八项规定与师德建设的要求在本质上是高度契合,内在统一的。无论是中央八项规定还是师德要求,二者的核心都是讲规矩,讲求正己正人。何谓“正”?正即“一”与“止”,守“一”而知“止”。守的“一”即是初心,是原则的一步不让,一寸不退。知“止”则是心中常怀敬畏,是面对诱惑能及时亮起红灯,知止不殆的能力。中央八项规定聚焦改进工作作风、反对“四风”,强调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勤俭节约,在宏观上划定了教师行为规范的红线;师德建设则着重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在微观上规定了教师的职业品格。这二者均指向塑造风清气正、坚守底线、务实担当的工作形象,深刻体现着内在的统一性。具体来说,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师德则倡导的严谨治学、踏实育人,二者均体现出高度的求真务实特征。在廉洁层面,中央八项规定强调廉洁从政,师德则要求教师坚守廉洁底线,维护教育公平。在政治上,二者都要求坚定的政治立场,要求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准确传播党的理论和政策。此外,二者都蕴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中央八项规定旨在提升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师德建设则要求教师以高度责任感引导学生成长。可见,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道德提升立规矩,强根基。

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的“戒尺”,为师德建设量定“基准线”、标出“警戒线”,助力教师成长为组织信得过、学生靠得住的良师。这就要求教师要:

坚持凝心铸魂,做政治清醒的“明白人”。政治坚定是教师的“第一粒扣子”。从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老战士”徐特立,到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秉持“祖国的需要就是最高需要”的黄大年,一代代师德典范早已用实践证明:唯有把“两个维护”刻进灵魂,将“国之大者”融入血脉,才能在大是大非前亮明“红绿灯”,在原则问题上划定“斑马线”,在三尺讲台上守好“一段渠”。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体力量,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是教师最基本的操守。教师当以理论清醒筑牢政治坚定,做“明白人”,让“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成为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坚持言行雅正,做行为师范的示范者。“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教师要更加自觉把自己摆进去,以为人师范的雅正言行,身体力行,廉洁自律,以“头雁效应”引领作风建设。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风向标作用,风清气正的师德建设直接影响和引领学生好学风与校风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拿出“正人先正己”的勇气和自觉,在敢于自我革命中形塑师道尊严,从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到育人的“以心印心”,从因材施教到有教无类,从知识传授到成长关怀。教师自我革命的“八项规定”,恰在于它不仅是教学技艺的迭代,更是教育价值观的重塑。做“四有”好老师,做大先生,这种师道传承既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回应,更是教育者以生命唤醒生命的必然路径。

力戒空话套话,做事不避难的实干家。在学习中活动中通报的典型案例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乐于搞“传声筒、复读机”工作,分内工作往外推,政绩功劳向内揽;还有人做事或高高在上,或敷衍了事,对问题“高度重视”,解决问题“有口无心”。空话套话反映出来的实则是能力问题、态度问题和立场问题,其症结在思想上、作风上,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育人工作是良心活,它最考验的就是师德问题。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到教师的使命践行上,就是呼唤更多的促进派、实干家,用行动诠释师德真谛。张桂梅校长,用布满膏药的双手托起千余名女孩的求学梦、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田延老师、疫情期间,忠于讲台未见老父亲最后一面的我校师德典型周炜老师等等。这些实干家教师深知,教育不是夸夸其谈的表演,而是俯身耕耘的坚守。教师只有把空话换成实话,把套话换成办法,学生才能听得进,也会打心眼儿里信服你、支持你。

新征程上,教师群体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认真查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刻把握好小与大的辩证关系,用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实际行动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唯有如此,课堂才会成为孕育理想的沃土,校园才能真正成为塑造灵魂的圣洁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