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斗篷山下,看着夕阳的余晖为财大校园披上金装,像大一时随手夹在课本里的银杏叶,似曾相识,却又悄然不同。思绪倒带,才发觉,原来我的心里已长出了缠绕整个校园的根系。
我不知用什么言语讲述我的大学四年。它没有轰轰烈烈,甚至平凡得像路边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却又能在记忆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大学四年,我往返在寝室、食堂、教室之间,没有耀眼的成绩和奖章,但我还是想抓住些什么——那些独属于我的、微小的、甚至有些褪色的瞬间。比如某个虫鸣声婉转悦耳的凌晨、某个晚风拂过银杏叶簌簌飘落的傍晚、某个被朝霞羞红了半边天的早晨……
时间倒回 2021 年 9 月,学校大门口摆满了各学院的红色帐篷,天空高挂着大气球,穿过学校大门,我拖着重重的行李箱穿过林荫路,来到玉兰苑,推开寝室门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有了成为大学生的真实感和兴奋感。不久军训开始了,我们白天训练、夜里拉歌,一边忍不住吐槽教官的严厉,一边又不得不认真记动作,偶尔也偷空描着白云的形状,认真地思考怎样才能把太阳打下来或者怎样求一场大雨。即使对军训“痛恨入骨”,却也深深怀念那一年拉练的斗篷山和在前面带路的教官,我们跟在后头模拟排雷、躲避袭击……
也是在那一年,我与校报记者团相遇,认识了来自不同专业,但有着同样热爱的伙伴们,我们穿梭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用相机、用纸笔记录着校园里的无数个或精彩、或感人、或热闹的瞬间。我们在一起互相学习,讨论如何用文字和镜头去描绘、捕捉贵财的美和独属贵财的记忆。我们记录校园的同时也把彼此当作人生的风景放在取景框里,一同见证彼此的成长。而我也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快速成长,我把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工作,同时也在工作里收获了成长与快乐。
大三时,我把重心转移到学业上,专业书一本接一本地啃,笔记记了厚厚一摞,可有些知识点还是很难懂。我一边对着课本抓狂,一边继续往下翻,作业永远比想象中多,难度永远比预期高。从最初的抱怨连天,到后来能静下心来反复修改,甚至为了做好平时作业,不厌其烦地缠着学姐问东问西。我还积极参加了许多比赛,那反反复复记混的 SWOT 分析,那不知如何下笔的消费者分析,还有那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创意点……这些难题一个个攻克以后,这些过程却构成了我成长路上最独特的回忆,那些凌晨三四点的头脑风暴、困得睁不开眼还要坚持改 PPT 的倔强、和小伙伴们一起同频奔跑的瞬间,在我看来,比竞赛结果更为可贵。
回首望,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但故事已然到了结尾,也远比想象中结束的要快,一不留神,我们已经站在时光的取景框前,这一次我们不再是记录者,而是被记录者,在鲜花与拥抱中结束这段四年的学习长跑。当学士帽被扔向天空的瞬间,我仿佛看见梧桐新枝刺破晴空、学校大门口的旗帜在风里自由飘荡。那些我习以为常的晨昏,早在不知不觉中将根须扎进血脉,又在毕业季的蝉鸣中感受到短暂的刺痛。
当我拖着行李箱再次碾过林荫道的碎光,却不再是来时的方向,身后渐次隐退的剪影——科技感满满的图书馆、波光粼粼的鼎新湖、无数次路过却未曾细看的学士墙……都化作倒退的站牌。我不敢回头,我知道终归要离开的,就像当初终究会来一样。再见了,财大,如果可以,当再次遇见时,请再叫我一声同学,就像初见时那样。
(作者系文学院 2021 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