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滨州医学院 - 《滨州医学院报》

滨医长卷:五年韶光里的生命启蒙

2025-06-25     浏览(19)     (0)

孙曦在毕业之际回顾在滨医的五年学习生活,描述了校园的美丽景色和学术氛围,以及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他表达了对滨医的感激之情,并表示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孙曦 入学时

孙曦 毕业时

飞鸟的羽翼掠过粼粼水面,阳光在翅尖碎成金箔,恰似那年秋日初见教学楼前翻飞的银杏——时光在此重叠,五年学旅的轨迹悄然显现。

初入滨医,便被这片土地的温润气质浸润。春柳垂绦轻拂仁心湖面,夏蝉鸣唱与显微器械低语应和,秋阳为石阶勾勒金边,冬雪覆盖的跑道印满青春足迹。最动人的蜕变发生于某个盛夏:蜿蜒新径取代旧道,开阔运动场舒展成明丽色块。草木见证生长,楼宇诉说焕新,这是学府赠予学子最温柔的诺言。

候鸟已成校园常驻诗行。从新生变成老生的每一阶段,我总是喜欢驻足于仁心湖畔拍几张燃灯的夜景,凉爽的海风自不远处吹来,拂皱水面,漾开的涟漪恰似我们对医学奥义的永恒探问:生命当如何敬畏?健康该如何守护?

在基础医学院穹顶之下,我触及滨医最深厚的学术脉息。那些静默空间里陈列的不仅是精密仪器,更是师者精神的绵延图谱。每处标记皆是仁心的无声镌刻,蓝色乳胶灌注的脉络里,流淌着先辈熬尽的星月。

某堂神经科学讲座的箴言犹在耳畔:“医者之刃双面生辉,冷光刻写理性,暖芒映照悲悯。”深耕科研的学者们,常在课后为我们解析数据迷津。教研室内,有人将解剖图谱绘作艺术长卷,有人令细胞研究化作生命诗行——他们呈现给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有对真理永怀谦恭、对疾苦常存恻隐的仁者风范。在滨医上过的许许多多堂课、遇见的许许多多老师,无一不在向我们传达着医学之神圣、医风之浩荡、医德之纯良。

临床医学课堂如织锦华缎。当在理论深潭与临床激流间摆渡,方懂专业课程蕴藏的匠心。图书馆长明的灯火、技能考核时濡湿的手心、义诊中老人虬枝般颤抖的指节……这些碎片终熔铸成“仁心妙术”的真谛:医学的本质,是令科技穿透数据、抵达灵魂的温度。

沪祥楼解剖实验室的岁月更赠予我独特顿悟。与志同道合的好友们并肩前行的每刻,都是大学生活带给我最好的礼物。记忆里总有这样的黄昏,夕阳穿过标本陈列柜的玻璃,将骨架投影拉长成巨树,提醒我们那些安详的形骸也曾是鲜活的生命;握紧右拳,面对希波克拉底宣言庄重宣誓,刀尖游走于组织经纬,王沪祥教授无声的托付在耳畔萦回:“请以我的身躯,化作你照拂生者的星火。” 这方净土似熔炉,将青涩淬炼为对生命的庄重礼赞。

临别之际,常想循着月色漫行校园。清辉下草木舒展墨影,路径标识泛着柔和的光泽。此景总唤起同窗剪影——深夜实验室眼睫凝霜的身影;球场上汗湿战袍犹自冲锋的伙伴;操作台畔那盆绿萝的守护者,此间种种,令肃穆与生机在此相拥。当指尖抚过镌刻着岁月痕迹的石凳,忽然惊觉,月光如昔,而我们早已在时光中蜕变。或许离别并非终点,而是带着校园赋予的力量,奔赴下一场山海,在不同的领域,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毕业礼当日,飞鸟再度穿越林冠时,

我们将再次触及那翅翼振动的韵脚,

恰似年轻胸膛的震颤,那是滨医烙印的生命节律:

以仁心为罗盘,以妙术为舟楫,

向生命秘境深处溯光而行。

愿祝君如此山水,滔滔岌岌风云起。

(孙曦 第一临床医学院 已考取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