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鼓舞广大残疾人从自强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勇敢克服困难挑战,积极追求人生梦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全国自强模范是我国给予残疾人事业战线突出贡献者的最高褒奖,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张超凡获此殊荣。
张超凡出生就没有左小手臂,不完美的身躯没有使她放弃追寻梦想的权利,她投身 “教育助残”事业,资助 540名残障青少年接受艺术教育,带动百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创业就业。她先后获得 “全国道德模范” “全国三八红旗手”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22年,张超凡进入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于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邵彦敏教授。其出版的个人专著《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登上 “亚洲好书榜”推荐榜单,成为全国残障青少年励志读物,发行量突破10万册。奋斗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张超凡说: “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基因。未来,我希望成为那个擎着火把照亮他人前行之路的人,照亮自己,也温暖更多人!”
命运不会辜负每个努力奔跑的人
1992年,张超凡出生在吉林长春的一个普通家庭,然而,命运在她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给了她沉重一击———她天生没有左臂。当别的孩子用双手拥抱世界时,张超凡只能望着空荡荡的左袖管,满心疑惑与失落。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异样的目光如针一般刺痛她的心,她时常一人暗自落泪。回到家中,她委屈地问妈妈:“妈妈,难道我不配拥有一双手吗?”妈妈紧紧地抱住她,温柔而坚定地说:“超凡,有的时候上天没有给你想要的,并不是因为你不配,而是因为我姑娘值得拥有更好的。”
在家人的呵护与鼓励下,张超凡决定勇敢地面对生活。奶奶成为她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奶奶告诉她:“只要心中有阳光,肯努力,你就会拥有全天下最有力量的左臂,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奔跑的人。”在奶奶的支持下,张超凡开始学习速滑。每天清晨,当城市还在沉睡,她便已踏上训练的征程,在冰面上一次次摔倒又爬起,每天6—8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让她小小的身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她成功拿到了吉林省大道速滑少儿组冠军,那一刻,她从自我封闭的世界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第一次感受到了努力带来的光芒。
此后,张超凡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不断挑战自我。她学画画,右手紧握画笔,在纸上勾勒出五彩斑斓的梦想;她学游泳,在水中奋力划动,溅起自信的水花;她努力学着照顾自己,从穿衣洗漱到整理书包,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她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但她从未抱怨,从未放弃。每当遇到困难,那句 “现在吃多少苦,未来就享多少福”就会在她心中响起,激励着她勇往直前。
2011年,张超凡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工商大学。进入大学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她如鱼得水,而她也在各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大学一年级时就光荣地入了党。
为了山区的苦孩子返乡办学
张超凡的奶奶是一名40后的老党员,一生都在帮助有需要的人,奶奶的奉献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张超凡。“奶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奉献这两个字,我希望以后也能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这份信念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大一那年,当张超凡听说有到山区支教的机会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北京市房山区的大石窝镇中学,她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段难忘的经历。白天,山区的酷热让人难耐,狭小闷热的教室里,她汗流浃背地为孩子们上课,黑板上的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晚上,她只能睡在由课桌搭建的大通铺上,硬板床硌得人浑身难受。然而,这些困难在她看到山里孩子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时,都变得微不足道。那些纯真的脸庞,充满对知识的向往,深深地烙印在张超凡的脑海中。她在给奶奶的电话中激动地说: “奶奶,我上山区支教你都不知道,山区的孩子可苦了,我一定回来办学。”
支教结束后,张超凡回到校园,但山区孩子们的身影始终在她心头萦绕。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她每天清晨都会在操场的主席台上练两个小时演讲,抑扬顿挫的声音在校园中回荡;有时间她还会找空教室登台 “讲课”,模拟教学场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帮助别人圆梦是我最大的梦
大学毕业那年,张超凡毅然决定回长春创办一家以素质教育为主的艺术教育培训学校。她怀揣着满腔热血,想要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为更多热爱艺术的孩子点亮希望的灯塔。
然而,创业的道路远比她想象的要艰难得多。从寻找合适的场地,到设计装修图纸,再到招聘专业的教师、组建团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她亲力亲为。学校房租、人员开支、银行贷款……一系列的费用让她的积蓄迅速见底,筋疲力尽的她一度想要放弃。
直到一次公益推广课上,一个小男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那天,一个叫李硕的小男孩坐在最前排,听得特别认真,积极地与张超凡互动,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然而,当下课铃声响起的一瞬间,小男孩却突然哭着跑出了教室。张超凡满心疑惑,经过了解才知道,李硕从小喜欢美术,但家里经济困难,没钱供他画画,他是求着妈妈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才赶上这节免费的公益课。那一刻,李硕泪水划过稚嫩脸庞的画面,深深地刺痛了张超凡的心,也让她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让更多像李硕这样的孩子,有机会追逐自己的艺术梦想。
让更多同类人拥有别样人生
2015年冬天,超凡公益梦想课堂开业了。为了筹集经费,张超凡想尽了办法。她用心经营学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同时,她还去参加有奖答题比赛,将奖品变现用于公益课堂的运营。
张超凡的坚持和善良,如同星星之火,渐渐吸引了一些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2017年开始,张超凡用创业所得设立了每年 30万元的超凡公益梦想助学金,专门用于资助那些家庭贫困、肢体残疾、有艺术梦想的孩子。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出现在课堂上,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岁的小雨馨和张超凡一样,天生没有左前臂。当听说了梦想课堂后,妈妈带着小雨馨来到学校。起初,小雨馨画的东西都是黑的、灰的或者蓝色的,给人冰冰冷冷的感觉,张超凡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她决定帮助这个和自己命运相似的女孩,带着小雨馨画画、练习速滑,并鼓励她参加公益励志分享会。在张超凡的带动下,小雨馨一点一滴地发生着变化。 “超凡姐姐,我画的是神舟 15号和神舟 14号会师的时候。”看着小雨馨如今画中那充满活力的色彩,妈妈欣慰地说:“现在你看她画的住着小白兔的蘑菇房,感觉这个小女孩变得很温暖,很开朗,很快乐。”
十年来,超凡公益梦想课堂义务帮助了超过 540名残障和困难孩子。当年学校的第一个学生李硕,现在也成了这里的讲解员。他感慨地说: “我也希望这个笑脸能延续下去,所以我也会跟随着超凡姐的脚步一起去做公益,学成归来成为一名好老师!”
书写无愧时代和人民的壮丽篇章
2017年,在中宣部举办的专场事迹报告会上,张超凡以 “出彩90后”杰出青年共产党员楷模的身份,代表4亿中国青年为梦发声。她坚定地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与当代数亿青年人携手,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的征程中,书写无愧时代和人民的壮丽篇章。”此后,各种称号纷至沓来,但她深知,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因此,张超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将其书稿的稿费全部投入残疾人无障碍创业基地建设。2018年,她打造了万余平方米无障碍创业场所,建成16个无障碍洗手间、电梯、坡道等,并联合当地相关部门,成立长春市绿园区残疾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至今已为46名家庭贫困和返乡创业的残疾青年提供免费创业场地及孵化服务,助力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2019年,在长春市绿园区委、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张超凡主导投资建设了 “梦想小镇”基地公益项目。该基地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长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今已经招募1.2万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创立了新时代筑梦展厅、超凡公益梦想课堂、超凡无障 “爱”会客厅等,开放以来公益参观量达6万余人次。在这里,无数的年轻人踏上了追逐梦想的道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张超凡通过基金会联合并发动社会各界爱心力量,采取 “零元管理费”方式,主动放弃原本可以依规收取的管理费用,共募集各类爱心物资及善款总价值超过1000余万元,第一时间将医用口罩、防护服、医用酒精、手套鞋套及生活物资送至抗疫一线。她公益代言共青团中央 “筑起防疫青春长城”等活动收获5亿网民关注,并成为上榜联合国 “全球青年抗疫榜样”唯一的中国残疾人志愿者代表。
作为国内独角兽企业的形象大使与科技体验官,张超凡还共同发起“前臂缺失公益项目”,至今已经为百余名适龄学生免费安装智能仿生手,受助者遍布全国70%的省份。杭州亚残运会期间,她作为第15棒火炬手,高擎火炬,传递希望与拼搏的火种,向世界展现中国残疾青年的风采。她的个人事迹入选吉林省地方教材 《家乡》,激励更多少年儿童逐梦前行。
“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在吉大读博的日子里,课堂、讲座、论坛,张超凡从来是分秒必争地奔赴,全神贯注地聆听,聚精会神地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一场知识的盛宴,不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邵彦敏老师教给她:不能躺在“功劳簿”上随遇而安,而要以 “不饶自己”的劲头不断创新、日有进境。她深知,帮助别人圆梦,自身先要有足够的力量。
张超凡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奋进之歌。她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用奋斗的足迹,诠释了什么是自强自立,什么是勇敢追梦,什么是无私奉献。张超凡说: “未来,我希望成为那个擎着火把照亮他人前行之路的人,照亮自己,也温暖更多人!”而她,也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束光传递得更远、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