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宜宾学院 - 《宜宾学院报》

时间的“犯罪”证明

作者:何沛恒    
2025-05-31     浏览(25)     (0)

文章讲述了作者通过清洗爷爷心爱的紫砂壶,发现茶垢是时间的“犯罪证明”,是爷爷和茶友的回忆载体。文章强调了包浆美学的价值,并指出现代人追求新的过程中逐渐淹没了时间的“犯罪”证明。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包浆美学,并允许时光栖息在生活的物件上。

曾经有这样一篇课文,作者说他的爷爷有一个心爱的紫砂壶。紫砂壶摸起来总是油腻腻的,里面总附着一层厚厚的茶垢。这个紫砂壶还有着一个神奇之处——不用放茶叶直接倒水便可以泡出一壶好茶。这日积月累留存下来的茶垢,便是时间从作者爷爷身上溜走的“犯罪”证明。

年幼的作者以为茶垢是爷爷不爱干净的证明,于是在一个周末,作者小心翼翼地将紫砂壶上厚重的茶垢洗刷。爷爷在见到干净的紫砂壶时愣了神,和好友喝茶的记忆铺天盖地涌来,如走马灯一般一帧帧闪过。茶壶是记忆的载体,承载着数十年间爷爷和茶友的回忆。这份藏在爷爷茶壶里的包浆美学,被完美主义的“我”制造了“不在场证明”。

那些被现代人视为污垢的沉积,实则是时间留下的犯罪证明。昼夜交替,四时轮转,时间不停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藏在树里一圈圈的年轮是时间的指纹。

景德镇一家陶艺工作室烧制的青瓷杯出厂前都要在陈年普洱里浸泡整月,直到素白的瓷胎长出琥珀色的印记。“这叫养杯”,工匠摩挲着杯底的纹路,“现在年轻人总爱追求完美无瑕,却不懂正是这些茶垢让器物有了呼吸”。冬天,百只茶杯被刻意埋进武夷山的红土,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将其挖出,经过红土的埋藏和时间的积淀,瓷面便会镌刻出独一无二的“时间指纹”。

婆婆的陶瓷杯——杯子里密布的茶垢裂纹如同干涸的河床,数年来历经各种茶叶的洗礼,留下带着时间署名独一无二的画作。而年轻人的咖啡杯里,也留着时间的印记,泛黄的杯圈犹如古朴的书卷,褐色的咖啡液是书卷的燃料。时间偷偷溜走,却执着地留下它来过的证明。

茶垢和咖啡渍的本质相同,它们是包浆美学的执行者。时间是它们书写的途径,它们固执地写下自己的故事,而世上却少了耐心去读它们的读者。这份器物留下来的时间的“犯罪”证明,在当代人偏执地追求新的过程里逐渐淹没了身影。

或许我们该重新理解包浆美学。医院手术室内需要保持无菌,但生活的物件理应允许时光栖息。当我们在某个清晨凝视咖啡杯沿的褐色沉积,看到的不是需要消灭的污渍,而是无数个相似的清晨的叠影。那些用茶垢在瓷器上记录的旧时光,正温柔地反抗着这个追求不断焕新的世界——就像博物馆里带着铜绿的青铜器,褪色的唐卡,用不完美见证比完美更耀眼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