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毕业随想

四载芳华逐梦远行

作者:·李少煊    
2025-06-25     浏览(34)     (0)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北大学习四年,经历了科研、学术、多元学科学习等,最终获得直博计算机学院的通知,即将启程走向未来。作者感激北大给予的智慧和力量,珍惜这段缘分,希望继续迈向下一片星海。


书页间滑落出一枚银杏叶书签,叶片的脉络依旧清晰,边缘已染上淡淡的金色。这是四年前的初秋,我在西门银杏树下拾起的第一片落叶。那时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落,轻轻停在我的肩头。此刻它躺在掌心,带着微凉的触感,仿佛瞬间唤醒了四年的记忆,又仿佛本身承载了四年的青春。

初入图灵班那日,怀揣的省状元虚名在静园五院的长廊里碎落一地。国际奥赛金牌得主的名字熠熠生辉,教室里早有同学在探讨教授尚未讲授的内容。院士级别的导师在讲台上指引我们,身边全是天赋异禀的同学,我翻开教材坐在角落,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自己不过是刚推开计算机知识圣殿门缝的稚子——眼前延展的,是片需要以谦卑丈量的森林。

但我亦清楚,前方的高原,并非遥不可及。北京大学,给予我的绝不仅仅是高平台和远山的叠影,更有数不尽的通途。校园里的一点一滴,同学师长的一笔一画,无不指引着我,朝着那片最初看似高不可攀的山峰进发。

图灵班,静静地坐落在静园五院小院落,成为点燃我思想火花的燧石。前沿中心循循善诱的教授们常在白板上描绘未来,眼神明亮;身边的同学们更个个才华横溢,代码写得行云流水;有人更是低年级便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是激励?是交流?这种复杂而又充满能量的氛围让我不断在计算机领域内快速成长,也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前进不少。每一个静静的下午,在静园五院明丽的小教室内自习,徐徐微风捎着知识吹入心中,吹动每一次小小的蜕变;而每一次集体活动,整个教室又总能时不时沸腾起来,思想的碰撞让空气都变得炽热,也不断撞击着我尚显浅薄的思想,激发出阵阵灿烂的花火。

记忆中最热烈的键盘声,来自大二那个特殊的春天。疫情将我们分隔,却阻隔不了共同完成课程设计的热情。视频窗口里是我们期待又迷茫的脸,眼下是不断变化的代码。我们在一起紧锣密鼓又略显笨拙地分工、构思、尝试,直到日光渐渐昏沉,直到丝丝月光洒下,直到疲惫地睡去。有个凌晨特别难忘,我们编写的游戏总是不受控地崩溃,屏幕里的泡泡滑稽地频频冒出。这本应是程序中最为恼人的部分,却在那一瞬间为我们枯燥的夜晚送去了别样的欢乐。当晨曦微露,游戏终于能够运行,我们隔着屏幕欢呼。这个简陋到丑陋的程序或许微不足道,但深夜里共同奋斗的专注,同行者并肩战斗的场景,还有想着未知不断尝试探索的勇气,已为我未来的学术之路点亮了第一盏灯。

北京大学在我心中印刻下的,远远不只是专业知识,更有看待世界的方法。多学科的学习氛围,双学位的融合交叉,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多元,仿佛在鲜艳的花园中,总能找寻到新奇的花儿。我带着好奇一次次走进经济学课堂,去聆听另一片世界的声音,希望能拥有一双全新的观察世界的眼睛。在一位位授课生动,阅历颇丰的老师指引下,我学会暂时跳出当下的研究,去静静地观察周围、思考着身边乃至世界。每当这时,未名湖的石阶是我最爱的去处。春日午后,湖水如翡翠般温润,倒映着博雅塔的身影。在这里,经济学的智慧常与自然美景交融。当教授讲解贸易规律时,成群的水鸟掠过湖面,翅膀划出的弧线仿佛在演绎无形的法则。有时思考到精彩处,几只绿头鸭游近岸边,在水面留下优美的波纹,书本上的理论好似突然变得生动鲜活。双学位的经历教会我,世界的答案不仅存在于严谨的逻辑中,不仅存在于一个专业的开拓里,也蕴藏在千千万万个其他领域的交叉中,蕴藏在万千普通人的选择里。

静园的紫藤树是个安静的好去处。四月,紫色的花穗如瀑布般垂下。在这里,我常将经济学的智慧融入自己的世界观,也会在分析算法时获得新的启发。记得某个微雨的下午,我整理着近期研究的展示文档,一串沾满雨水的紫藤花突然落在笔记本上,溅开的水花晕染了字迹,像极了碰撞的思绪开出的意外花朵。

四年来的学习与欢笑不止停留在这些记忆中的片段里,它们随着时光汇聚在一起,流淌成为独属于我自己的溪流。这些年,未名湖水冰封了一次又一次,萱草花开了一季又一季,见证着我在知识殿堂里从迷茫到笃定,从青涩到成熟。科研给我带来的理性光辉,多学科学习给我带来的宏远视野,都是北大这片充满历史气息的土地所给我留下的独特印记。

在一次次的蜕变中,曾经远方的高原不再只是模糊的轮廓,它随着我的脚步变得清晰,直到我登上一座座微不足道的小山丘,迎接新的挑战。记得收到直博计算机学院的通知那天,我独自在静园草坪躺了很久。青草的清香萦绕鼻尖,阳光透过新生的槐树叶,在眼前投下跳动的光斑。四年前那个在精英群中忐忑不安的新生,如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里让我看到山外有山,也教会我走出自己的路;让我见识大师风范,也在同伴眼中看到前行的力量。

再次来到西门银杏树下,新叶正舒展着鲜亮的绿色。我把那张旧书签放回树根处,让它回归滋养它的土地。阳光穿过叶脉,纤细的纹路如同指引——这是燕园给我的珍贵礼物:懂得在群星中找准方向,也学会在深海中独自发光;学会在专业领域深耕创造,也明白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多视角的观察。

当离别的钟声响起,我将带着未名湖给予的智慧启程。此去山高水长,无论未来身处何方,心底永远珍藏着一片北大的月光。那清辉里,既有创新理性的光芒,指引我在学术上不断探索前行;也盛满对人世温暖的守望,让我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不忘观察这个多元的世界,回馈色彩缤纷的社会。我与北大的缘分仍未结束,我将带着已经找寻到的星光,继续迈向下一片星海。

(作者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