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林爱菊) 作为千年龙舟文化传承地,温州以“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精神符号闻名于世。 近年来,温州大学深挖地域文化资源, 将龙舟文化融入国际教育,通过成立全国首个龙舟学院、组建多国学子参与的国际龙舟队, 创新构建“物理空间—行为实践—精神认同”三层教育场景。这支国际龙舟队在 2025 年两大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不仅展现竞技风采,更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生动载体,彰显“龙舟文化+国情教育” 模式在推动世界青年读懂中国上的独特魅力。
温州,这座依水而生的城市,自古便与龙舟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中国龙舟文化之乡”,自唐宋起便有“会昌龙舟竞渡”的传统,每年端午“千帆竞渡、万人空巷”的盛景延续千年。 2020 年,温州瓯海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称号,其独特的龙舟信俗、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政府与民间协同的传承模式,成为中华龙舟文化的典型样本。从古老的塘河竞渡到现代的亚运赛场,温州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凝结成“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精神符号,深深融入城市血脉。
在这片龙舟文化的沃土上, 高等教育与传统文化碰撞出创新火花。 2023 年 12月, 全国首个龙舟学院———温州龙舟学院在温州大学揭牌成立。 学院以“政府引领、协会支持、高校依托”模式,构建起集人才培养、文化研究、赛事推广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并瞄准“中国龙舟运动领跑者”目标,通过学术研究提炼龙舟文化的时代内涵,推动传统运动向专业化、国际化迈进。
当古老的龙舟文化遇见全球化的教育场景, 温州大学开辟出国际生国情教育的独特路径。 2024 年 12 月,温州大学国际龙舟队正式成立,首批队员来自越南、尼日利亚、津巴布韦等 10 个国家。 在朱敏圆教练的指导下,队伍以“心齐、力齐、桨齐”为口号,在塘河中加紧训练备战,在挥桨击水中感受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际教育学院创新性地将龙舟运动拆解为“物理空间—行为实践—精神认同”三层教育场景:在物理空间上,以龙舟博物馆的“龙舟发展史”“瓯越民俗展”为课堂,通过龙舟龙头雕刻、传统船桨工艺等实物展品,让留学生直观认知中国工匠文化;在行为实践中,将“划桨节奏统一训练”转化为“团队协作方法论”教学,通过“鼓声指挥—舵手领航—划手协同”的竞技模型,具象化中国治理体系中“统筹协调、分工合作”的运行逻辑;在精神认同层面,以“龙舟精神研讨会”为载体,引导留学生对比各自国家的“舟船文化”,在跨文化对话中提炼“拼搏进取”的人类共同价值,深化对中国精神内核的理解。
2025 年,温州大学国际龙舟队迎来“文化出征”之年。 5月24 日,在湖南汨罗“屈原酒”杯龙舟超级联赛中,队员们与日本、韩国等 12 支国际队伍竞逐,以高校组第二名、国际组二等奖的成绩崭露头角;5 月 30 日,在福州“一带一路”青年龙舟国际邀请赛上, 他们再获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组第五名,在 70 支全球队伍中展现中国高校的国际风采。 赛场上, 来自孟加拉国的 HOSEN ASIF 感慨:“当鼓声响起,所有人一起划桨前进的时候, 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语言的力量”,尼日利亚队员迈克则将冲线时刻视为“团队精神的完美诠释”。 这些成绩背后,是队员们日复一日坚持训练的汗水,是从握桨姿势到战术配合的千锤百炼,更是不同文化背景青年对“龙舟精神”的共同认同。
如今,这支国际龙舟队已成为温州大学的“流动文化名片”。 他们不仅是竞技场上的勇者, 更是文明交流的使者——在划桨节奏的磨合中学会“求同存异”,在跨国友谊的建立中传递“美美与共”。 正如教练朱敏圆所说:“龙舟教会他们的不仅是技巧,更是‘同舟共济’的中国智慧。”未来,温州大学将依托龙舟学院,进一步开发“龙舟文化 + 国情教育”课程体系,推动留学生参与龙舟制作、民俗体验等深度文化实践,让瓯越龙舟成为世界青年读懂中国的文化密码。当龙舟精神在全球化浪潮中激起共鸣,这幅“以体育为媒、以文化为桥”的生动画卷,正书写着新时代中外文明互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