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育处的工作人员,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人员轮岗锻炼,来到大学教务部工作。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不同岗位的职责与挑战,也让我在思想、能力和视野上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附属医院教育处,我的工作主要围绕本科生临床教学运行管理,包括课程建设、教学督导、师资建设、考试管理等等,与临床一线的医生及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接触较多,工作内容相对固定。然而,进入教务部后,我面临的是一套全新的工作体系——本科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学籍管理等工作更加宏观,涉及的政策性、系统性更强。需要站在全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如何优化课程体系、如何推动教学改革、如何协调各学院的教学资源等。这种从“微观执行”到“宏观统筹”的转变,让我一度感到压力巨大。但是,在教务部各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工作很快走向正轨。
教务部的工作涉及教育政策的解读与落实、与各学院及附属医院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等等。因此,对政策的深入解读、与各部门之间高效地工作交流至关重要。如果对政策理解得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就会导致在向下传达或推动落实时存在偏差;与各学院、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就会延误工作的推进,甚至出现失误。
在教务部轮岗期间,我实现了从“执行者”到“思考者”的转变。在医院教育处时,我更多是政策和命令的执行者;而在教务部,我逐渐学会了从更高层面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对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地理解,也更加注重全局观。教务部的工作让我意识到,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或调整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调整某一门课程的学分,可能会影响整个培养方案的衔接;推动线上教学改革,需要同时考虑教师的技术培训、学生的接受度、网络平台的稳定性等。这就要求我做事情要更加严谨、统筹兼顾。无论是医院教育处还是大学教务部,本质都是为师生服务。但在教务部,我接触的群体更加多元,包括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等,他们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教师关注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学生关注选课的便捷性,行政人员关注流程的高效性。这让我更加注重倾听各方声音,努力在制度刚性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
在附属医院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我发现学校的教务系统对于本科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录入流程比较繁琐,不仅增加了行政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师生体验。同时,期中期末试卷分析、教学评价等环节没有进行很好地反馈,针对这些问题,我也和学校教务部的老师及领导进行了沟通和反馈。
这段时间的轮岗经历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既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工作,也要不断学习、拓宽视野。轮岗的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医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作者单位:附属中心医院;轮岗单位:教务部、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