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大学报》

岁月深处的诗意栖居

2025-05-15     浏览(3)     (0)

本文介绍了云南玉溪的美景,描绘了玉溪的山水风貌、文化遗迹和人文风情,作者对玉溪的喜爱和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高铁车窗外,映入眼帘的不再是高山丛林,我知道,玉溪到了。这座藏在云南腹地的城市,没有大理的风花雪月,也不似丽江的喧嚣热闹,却以一种含蓄温婉的姿态,悄然拨动我的心弦,让我沉醉在它独有的韵味里。

清晨,我踏入九龙池公园,仿佛进入一幅水墨丹青。园门古朴的飞檐下,“九龙胜境”的匾额泛着岁月包浆,将夏日的暑气悄然隔绝在外。沿着青石板路蜿蜒前行,忽闻潺潺水声,转过月洞门,一池碧水豁然眼前———九龙池的泉水澄澈如镜,水底墨绿的水草随波轻摇,锦鲤穿梭其间,搅碎了倒映在水面上的亭台楼阁。池畔垂柳依依,细长的枝条垂入水中,像是少女垂落的发丝,与水中的倒影交织成一幅灵动的画面。

午后,我踏入玉溪的聂耳故居。这座白墙黛瓦的建筑,静静伫立在闹市一隅,如同一位沉默的智者。踏入宅院,雕花木窗与青砖地面透着岁月的痕迹,陈列室里泛黄的手稿、褪色的旧照,无声诉说着聂耳短暂却璀璨的一生。当指尖拂过复刻的钢琴琴键,耳畔仿佛响起《卖报歌》轻快的旋律,看见少年聂耳在街头观察民生疾苦的身影;驻足在《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手稿前,那些潦草却遒劲的音符,似有滚烫的热血在纸面流淌。故居后院的紫藤架下,微风拂过,叶片沙沙作响,恍惚间,仿佛能听见聂耳与友人探讨音乐时爽朗的笑声。他用音符点燃的爱国火种,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暮色初临时,我来到玉溪的出水口生态公园。蜿蜒的溪流穿园而过,两岸垂柳依依,随风轻摆。公园里,孩童们在草地上嬉笑奔跑,老人们在凉亭里下棋、唱曲,年轻人则三三两两地坐在长椅上,谈天说地。水面倒映着天边的晚霞,如梦如幻,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远处传来悠扬的葫芦丝声,那空灵婉转的旋律,为这静谧的黄昏增添了几分诗意。

夜幕降临,玉溪的灯火次第亮起。我漫步在热闹的小庙街,这里美食云集,烟火气十足。烤豆腐在炭火上滋滋作响,外皮金黄酥脆,内里嫩滑可口;酸辣粉汤汁浓郁,粉条筋道爽滑,让人回味无穷。还有那香气四溢的鲜花饼,酥脆的外皮包裹着香甜的玫瑰馅料,咬上一口,满满的幸福感。街边的商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精美的刺绣、古朴的陶器、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每一件都蕴含着玉溪人民的智慧与匠心。我穿梭在人群中,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感受着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玉溪之行,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每一处风景,每一段经历,都让我难以忘怀。它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却有着独特的宁静与诗意。在这里,我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纯粹。离开玉溪时,我依依不舍地回望这座城市,心中默默许下心愿,希望有一天,还能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续写与它的不解之缘。 (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