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政治学博士,副教授。泰山学院“1958工程”青年才俊,主要从事乡村治理、贫困治理和思政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2 门思政课和《政治学概论》等 3 门专业课。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 9项,主持贫困评估、满意度调查等咨政课题 16 项,到账经费 270 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提交咨政报告10余篇。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省一流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微专业党务管理的基础核心课程。课程共3学分、48学时,按照“1:2”设计线上线下教学。课程利用雨课堂AI平台,线上开展“12+4”在线学习和虚拟实践;线下进行“24+8”课堂学习和校内外实践,形成“双线融合、虚实结合”教学体系。
课程建设特色
1.智慧教学平台与工具的创新应用
AI 助教:利用智能备课助手、智能批改等功能,高效生成教学资料,减轻教师负担,使教师能更专注于教学改革。AI讲伴与一键出题功能为分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AI 助学:通过知识图谱、思政图谱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精准匹配学习资源。24 小时智能学伴与知识点答疑功能,随时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AI助研:问题图谱与能力图谱帮助学生发现能力短板,推送仿真场景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资源检索与知识点扩展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性学习资源,支持深度研学。
AI助管:应用洞察与运行明细功能无感式采集教学数据,为过程性评价提供精细支撑,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2.全过程学习与智能评价体系
全过程评价: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学习表现。形成性评价包括图谱学习、AI互动、课堂表现及实践活动等多个维度,终结性评价则结合期末测试与增值赋分,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智能评价:依托雨课堂的智能评价功能,实现学习预警、智能分析与反馈,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指导,助推教学质量与学生全面发展。
数字画像:通过采集学生全过程、多维度学习数据,构建立体化数字画像,包括认知过程、能力表现与价值情感等方面,为个性化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3.双线融合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翻转课堂+AI赋能:结合线上线下资源与AI技术,创新“任务驱动+翻转课堂+AI 赋能”的双线融合教学模式。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线下深度讲解,课后线上巩固训练,形成双循环结构,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闭环培养。
课程建设成效
1.学生主体性激发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显著增加,学生主动性增强,课程成绩平均上涨13%。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全会精神宣讲、宪法教育实践等,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内驱力激发与教学创新能力提升
AI 技术的应用减轻了教师的重复性工作负担,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案,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团队成员的课程均开发知识图谱,升级为智慧课程,教学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3.AI应用落地优化与赋能教学能力增强
师生对 AI 应用的使用反馈为 AI 算法的优化提供了宝贵数据,使AI应用更加精准地服务于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师教学意图,实现了“学习有深度、教学有温度、技术有效度”的智慧教育目标。
“双线融合”教学模式与AI 增强型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为其他课程的智慧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课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创新能力,还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与AI应用的赋能效果,为高等教育智慧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