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教改课题30多项;主持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7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1部。教育部院校本科评估专家、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和校长培训专家,泰安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特聘专家。
2课程简介
《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是由徐健教授负责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属于教育学专业教育选修课,面向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开设,学分2分,总学时32学时(线上16学时,线下16学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3课程建设特色
基于泰山学院“工科亮色、文旅特色、师范底色”的办学特色和“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实施“三金一红”德育系统工程,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依托学校3+X硕士学位点重点建设平台,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山东省知名的一流地理科学专业,结合《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相关要求,准确把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课,依据“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德,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基于OBE设计理念,以学生教师技能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标准,将素养与能力有机融合、方法与手段持续创新,通过课堂育人、支教育人、评价育人、以人育人等方法,做到育知育人同向同行,培养塑造具有“四有”好老师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未来教师,秉承“以仁爱之心做教育,感恩之心做老师”的理念,引导学生立足本专业严谨治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4课程建设过程
追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和完善提高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05年-2016年)
学生的需要就是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扎实,但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比较弱,基本是"‘两张皮’式的脱节现象",为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校级精品课程《地理教学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2006年出版第一部专著《板图板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并于2010年开设全校综合素质课《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
2.探索阶段(2016年-2021年)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除加强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外,更加强调学生的思政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201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二部专著《地理教学技能与三板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教学过程中不断整合优化课程资源,践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驾驭能力。
2020年2月,通过超星泛雅平台,完成了该课程的网上授课任务。2020年7月通过智慧树平台,开设线上课程《课堂教学技能》,同年8月成功入选山东省在线课程联盟。2021年7月,该课程被评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并推送参选国家级一流课程。
3.完善阶段(2022年至今)
针对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思政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把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观念入脑入心,争做“四有”好老师。2022年8月,《课堂教学技能》获全国在线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9月,该课程获全国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一等奖;2024年12月,该课程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目前,该课程已经有110所大学近4000名师生选课学习,师生互动超11万人次。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策略
5课程建设成效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合OBE理念,课程目标总体达成度均大于0.78,远高于达成度标准值,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良好。近五年来获得全国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省级优秀思教学政案例三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一流课程、省级在线课程各1门,主持3项省级教改项目。师生共获得国家级、市厅级、校级教学奖励110项。在核心期刊发表思政教研论文5篇。其中《基于“课程思政”的地理议题式教学设计研究——以“探究青藏高原的形成”为例》下载量达2800余次,起到了很好的思政教育引领作用。
教学经验8次被全国推介、12次被全市推介;受益人数达80万人次;主讲教师被10所单位评为教学指导专家。示范辐射已从泰山学院走向全国,反响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