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校报》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讨会在华东师大举行

研讨弘扬与落实教育家精神的机制路径

2025-06-17     浏览(138)     (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家精神弘扬与落实机制研究”研讨会于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家精神的生成和阐发、选树和传播、培育和评价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并就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和落实机制路径提出建议。

本报讯 2024 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家精神弘扬与落实机制研究”开题论证会暨研讨会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家精神的生成和阐发、选树和传播、培育和评价、协同和发展、衔接与共生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商弘扬与落实教育家精神的机制路径。会议由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吕志峰主持。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指出,2023 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要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教育界树立了重要标杆。作为新中国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大持续关注并率先呼吁提炼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在“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正式提出后,学校积极响应,研究和制定了全校行动方案,汇聚校内外多领域顶尖专家力量。梅兵强调,此项研究不仅致力于深化学理研究阐释,更旨在为从国家层面切实推动弘扬和落实教育家精神提供机制、路径方面的决策建议,并在全社会范围形成大力弘扬践行的广泛共识和良好氛围。

华东师大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杜成宪教授指出,当前,教育家精神的内涵阐释与数智时代需求的适应性不足,教育家精神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存在矛盾。他建议重点研究如何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视角,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全面深刻地认识理解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对教育家精神进行深入系统阐发,并探索其与国外教育思想的对话,建立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内涵的生成和阐发机制。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指出,当前教育家精神弘扬与落实典型选树机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不足,教育家精神传播的有效性和深度不够,教育家精神传播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和跨文化障碍。他建议重点研究完善国家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提高其科学性和公正性,使其成为培育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抓手;推出一批教育家型的优秀教师典型,克服区域和文化差异,建立有效的典型选树和传播机制。

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代蕊华教授关注到,当前教育家精神与日常教学实践脱节,普通教师内化动力不足,评价机制尚待完善。他提出应研究如何将教育家精神系统性地融入师范生培养、教师职后培训、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并贯穿“优师计划”“国优计划”等国家重大计划实施全程,建立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的浸润培育和评价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邓睿老师就当前弘扬与落实教育家精神的协同目标驱动力不足、动力整合不突出、组织机构不健全、沟通协调不顺畅等问题进行剖析。她强调需重点研究如何有效推动政府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科研院所、文博及纪念场馆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建立教育家精神的协同落实和发展机制。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工作与研究部主任于维涛指出,教育家精神弘扬与落实存在衔接机制不畅、精神传递断层、融通渠道有限、教育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他建议聚焦衔接、融通和共生规律,探索将教育家精神有机融入和贯穿新时代教师队伍选、育、管、用“全环节”,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全场景”,建设职前职后教育的“全学科”,形成教师培养的“全链条”,打破壁垒,促进经验与资源共享,建立衔接融通和共生机制。

(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