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燕山大学 - 《燕山大学报》

从“留日学生刺母”事件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作者:张洵  王亦然  郭丹丹  □学生记者    
2011-04-29    

  近日,留日大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疑因学费问题与前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遂从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抽出水果刀连刺母亲九刀,致其重伤住院。汪某现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接受精神鉴定。此事一出,舆论哗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再度引发社会热议。汪某缘何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行为?海外留学生的心理状况究竟如何?谁应该为大学生心理问题负责?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燕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任臧刚顺,请他从专业角度给我们作出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在这个事件中,我认为母子关系是我们首先要关注的一个环节。”臧老师说,“虽然据亲戚反映汪某母亲对其非常呵护,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但是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只是经济方面,至于心灵方面的沟通是否良好就值得商榷。这其实也是我们周围很多家长都存在的问题:只知道让孩子念好书,却很少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汪某的父亲长期留居国外,汪某的学费基本上由母亲一人承担。“虽然不清楚原因,但我们可以看到,他父亲一直处于一个弱化的地位。这样不均衡的家庭模式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此外,随着我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多和“留学低龄化”的倾向,臧老师认为社会也应通过一些组织机构的设置来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状况,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面对国内外文化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留学生很容易受到心理冲击,这时候外界的引导就很重要。”臧老师说。对于引发这次事件的更深层次原因,臧老师认为是社会上长期存在的对心理问题的忽视与混淆。据汪某母亲反映汪某近几年来由原来的活泼外向变得沉默寡言,而且有时候还出现幻听症状。“其实,汪某出现的上述状况就说明他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但他母亲并没有及时带他去进行咨询治疗。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情况,一些学生心理出现了困扰或障碍,大家往往不把它视为问题,任其发展。这其实是混淆了病与非病的界限,轻视它的结果只会让情况更坏。相反,如果积极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问题可能就会随之解决。”臧老师谈到。
  通过臧老师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母子沟通不畅、家庭模式不均衡、社会监护缺失和对心理问题的忽视可能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几个原因。面对惨剧,我们唯有深入思考它背后的诱因进而加以预防才是杜绝其重演的有益之举。
  这次事件虽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一个极端案例,但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大学生整体心理现状的思索,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究竟怎样?
  2010年11月30日至2011年2月28日,大学生杂志社和中国大学生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网络调查,近万名大学生进行网上投票。调查显示:九成多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38%的大学生遇到烦心事或感到压抑时不向任何人诉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依次是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67%)、就业压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强(51%)、情感问题(48%)、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48%)、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45%)、学习压力(44%)、经济困难(26%)、不适应大学生活(16%)。
  上述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那么已经身处大学校园的我们,对周围的同学与我们学校的状况又是否了解呢?
  “我们每年大概会接待几百名学生的咨询。他们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心理困扰,另一类是心理障碍。但大部分都是心理困扰方面的,心理障碍很少。”臧老师说,“心理困扰是我们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而心理障碍则是心理疾病,需要系统的治疗。”根据臧老师的总结,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困扰主要集中在学习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对专业不感兴趣、忙于社团工作、沉迷于网络、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是造成一些学生学习困扰的主要原因,他们因此成绩不佳、挂科、留级,甚至面临退学的危险;有的学生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不能很快地融入集体,以致人际关系紧张。而且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许多学生加入了考研大军。但对考研难度的估计不足及急功近利的失衡心态令一些研友压力急增、备感焦虑。虽日日埋头苦读,却效率低下。针对我校学生的这些心态问题,臧老师为大家提了几条建议。首先,在上大学前就应该做好思想准备。毕竟大学不同于高中,对自制力的要求很高,没有人逼迫你学习了,但是学习压力更大。其次,要明确上大学的目的,知道自己来干什么了。只有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才不会被小事牵绊,才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最后,要尽快融入新环境,做一个灵活的人。试着去学习一些新的沟通技巧与习惯,多交朋友,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社会支持系统来更好地发展。
  除了这些常见的问题外,我们还会在校园中发现一些“宅男”、“宅女”。虽然他们知道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但面对日益增大的考研压力和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让他们对生活兴趣索然。因此,他们整天蜗居宿舍,在网络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针对这一现象,臧老师说:“我觉得这些同学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决定命运的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对学习没兴趣,觉得生活没意思,这些都只是麻痹自己的借口。要想真正地成功、快乐,就应该定下目标该干什么干什么,这样你才会觉得充实。”的确,逃避不是办法,每个人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找到人生方向。
  回溯整个“留日学生刺母”事件,需要我们关注的不只是这一个别极端事件,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我们对整体心理知识普及教育的不足予以反思。就像臧老师所说:“不被关注才是最大的问题。”同时,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是社会的问题,也可能是家庭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处于一个被社会关注的位置,已是我们的幸运。而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肩负起自己的使命,自己对自己负责,因为未来的道路还需要我们走下去。正如采访结束时,臧老师给我们的赠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