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杜琳琳 通讯员 张天鹤 姜锦波)今年上半年,围绕松南天然气“保八争十”目标,吉林油田遵循认识先行、措施紧跟的工作思路,持续攻关适应不同工况的排水采气技术体系,以高水平技术创新,助力松南提“气”增效。
“当前,松南天然气进入开发中后期,伏龙泉、王府气田低压、中高产液规模气井排水难度大,长岭营城组高产液井占比不断提高,致密气低产阶段排水需求日益增加,经济有效排水技术对策亟需探索。”据油气工艺研究院采气工程研究所所长孙超介绍,年初以来,吉林油田持续加深对川南深层页岩气依托评价井试验认识,初步形成了全生命周期排采技术对策,与此同时,排水接替措施也由经验选择向全工况技术适应性精细评价转变。
油气工艺研究院采气工程研究所坚持以“四定”为指导的工作思路,按照做细“新排水采气”技术体系的总体要求,持续攻关适应不同工况的排水采气技术体系,针对致密气排采井口参数标准监测井,在英台、德惠区块,对气井配套两相流量计和远传压力表,提高资料录取准确性,有效指导产状精准评价以及措施参数的动态调控。进一步完善气井产状精细评价方法,研究形成了不同排水工艺损失计算模型基础上,由井筒分析向产层认识延伸,形成气井产能动态预测方法,建立了以系统节点分析为基础的排水技术适应性评价模式,指导排采措施优选及合理介入时机的预测。
同时,针对中浅气水同层井,深入推广射流泵排水工艺,形成了两种射流泵工艺,满足不同井况排水需求,并通过合理优选泵型、优化参数设计,现场实施3口井,单井日排液40-70方,日产气0.47-0.66万方。进一步优化长岭营城组高产液接替排水措施,长深平8井连续实施气举,日排液达50方,日增气2万方,长深平11井坚持电潜泵排水技术路线,稳定日排液达100方,日产气2.5万方。持续评价优选页岩气不同阶段排水工艺,强化页岩气产能预测及节点分析,明确排水工艺技术界限,科学指导排水技术接替,今年,新增泡排8口井,日维护气量达30万方,通过开展低压低产期增压与泡排组合排水试验1井次,日增气达1万方,进一步验证了方案技术路线可行。
吉林油田将稳步推进松南老气田后期挖潜技术措施现场试验,超前做好接替排水技术储备。依托月度动态分析跟踪评价单井产状,接续推进页岩气排水技术应用。同时,攻关研究泡排井积液风险预警、井底液面预测、加注制度优化模型,建立基于生产数据动态分析的泡排加注制度优化调控方法,为实现智能化泡排试验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采气工艺智能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