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德州学院 - 《德州学院报》

回忆端午

作者:学生记者  卢修青    
2025-05-31     浏览(3)     (0)

艾草在门楣上轻轻摇晃,我踮起脚细嗅药草的清香。粽子悬挂在高处,仰头碰到寓意 “高中”。空气里飘起悠悠的粽香,恍然惊觉,端午已至。

记忆里,巷口老槐树下,几位阿婆围坐在一起编着五彩绳。丝线在她们布满皱纹的手中穿梭交织,红的似火、绿的如翠、蓝的像海,不一会儿,色彩斑斓的绳结便跃然于掌心。我们这群孩童消息灵通得很,叽叽喳喳挤作一团凑上前去,争相伸出手腕,等着阿婆们系上这辟邪祈福的彩绳。

妈妈包粽子的手艺是一绝。她总会提前泡糯米、准备馅料。当朝阳升起,她便戴上花镜,将一片片深绿色的粽叶在清水里细细揉搓,仿佛在擦拭岁月的褶皱。妈妈的手很灵巧,只见粽叶在她掌心一翻转便被折成小巧的漏斗,填入食材,再用棉线缠绕出紧实的棱角。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岁月沉淀的韵律,那些看似随意的缠绕,实则是精准拿捏,恰似她对生活的掌控。

儿时的端午,天刚亮,爸爸就会抱着我出门采艾草。露水打湿裤脚,青草香混着艾草独特的药味沁人心脾。回到家时,妈妈早已煮好了鸡蛋,还会用彩线编个小网兜,把鸡蛋装进去挂在我脖子上。我蹦蹦跳跳地跟在她身后,看着她把艾草插在门楣,嘴里念叨着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老话。最有趣的当属“斗蛋”游戏,和小伙伴们聚在院子里,握着鸡蛋小心翼翼地相互碰撞,谁的鸡蛋最后完好无损,谁就能收获满满的羡慕。

粽香里亦回响着青春誓言。风掠过堆满试卷的课桌,与粽香撞了个满怀。教室门框悄悄挂上了翠绿的艾草与粽串,阳光穿透窗户,在粽子的红丝带上流转,映亮了学子满含憧憬的眼眸。食堂窗口前排起长队,都渴望着讨那一份 “高粽”的祝福,让咸蛋黄的油香、蜜枣的甘甜在齿间弥漫。班主任端着粽子走到教室,笑着说:“愿这棱角分明的粽子,助你们在考场上披荆斩棘。”同学们激动地剥开粽子,香甜的糯米裹着滚烫的期许酿成了奔赴考场的底气。

又到端午,远在他乡,看到食堂窗口粽子纷纷登场,不免又想起妈妈包的粽子,想起高考前班主任的分粽仪式,想起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端午节,像一条时空隧道,连起了我的过去和现在,承载着我很多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