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友欣,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1级1班学生,她以军人的坚毅品格和学者的钻研精神在成长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高考后她选择参军入伍,在部队期间参与重大通信保障任务,锤炼出过硬的军事素养。202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校期间,她担任班级副班长,带领班级获评“山东省优秀班集体”;担任2023级新生军训教官,获评“潍坊学院优秀教官”。在学术竞赛中她表现突出,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国家级二等奖、第六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她主持的“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现象研究”课题获省级立项,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谭友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其成长经历激励着更多学子在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
戎装淬炼青春路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鲁迅先生的殷切期望,在谭友欣的成长历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2018年高考结束后,当同龄人还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时,她已怀揣“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豪情壮志,毅然选择携笔从戎,将青春献给国防事业。
在部队服役期间,谭友欣参与了多项重大通信保障任务。机房里的昼夜值守,让她深刻领悟到“精准执行”与“持续学习”的深刻内涵。“军事通信容不得半点误差,这让我养成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从凌晨五点的早操到战术训练的泥地,从寒冬腊月的紧急集合到通信保障的精准操作,这些军旅淬炼不仅让她从懵懂少女成长为坚毅战士,更在她心中播下了“用知识报效祖国”的理想种子。
退役返校后,谭友欣将部队培养的优良作风融入学业发展中。叠被子练就的专注力、走队列养成的执行力,转化为她“目标明确、分秒必争”的学习态度。“在部队时,我就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传递信仰,回到校园后,思政教育专业为我指明了方向。”带着这份执着,她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在学术道路上,谭友欣展现出军人特有的坚韧品格。她与团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用青年视角诠释红色基因;参与指导的微电影《裂缝里的微光》获学校心理健康节微电影大赛二等奖,用光影艺术传递人文关怀。这些成绩印证着她“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治学态度,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从通信女兵到科研参与者,从军事训练场到学术竞赛台,谭友欣用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她的成长故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更多学子前行的道路。
军魂点亮求学梦
清晨五点,夜色未褪,校园一片静谧,谭友欣已准时开始晨读。单词本上密密麻麻的标记,是她日复一日坚持的见证。“用整理内务的标准规划书桌,以出操纪律执行晨读计划”———这句座右铭,正是她将军营作风融入考研备考的真实写照。
作为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兼传媒中心主任,谭友欣在繁重的学业与学生工作间游刃有余。运营学院公众号、审核400余篇推文,她始终保持着高效与严谨。“就像通信兵保障多路信号,时间管理的精髓在于精准切割与专注当下。”她将复习任务科学拆解为“每日必达阵地”,以“训练倒计时”的思维推进计划,实现“晨读—上课—复习—学生工作”四线并进。
跨专业考研的英语短板曾让她一度焦虑,但部队三公里跑“最后一百米冲刺”的信念给了她突破的勇气。她将军训技巧迁移到学习中,用“压低重心、找准节奏”的方法攻克阅读瓶颈,以错题归类和关键词记忆法提升效率,通过模块化拆解突破专业课背诵难关。备考后期,即便遇到正确率波动等挑战,她依然以军人“坚持到底”的信念迎难而上。
这份信念同样体现在她的校园实践中。担任2023级新生教官时,她凭借专业素养和耐心细致的指导获评“潍坊学院优秀教官”;在省级立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现象研究”中,她带领团队深入挖掘地方非遗文化,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荣获省级奖项。辅导员老师评价道:“她总能用通信兵般的协调能力凝聚团队———在筹备省级优秀班集体申报时,通过科学分工和每日进度汇报机制,最终高分通过评审。”
从迷彩军营到学术考场,谭友欣将军旅淬炼的意志品质转化为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如今,她正以同样的激情投身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讲授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继续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学子“退伍不褪色”的精彩篇章。
迷彩映照奋斗心
谈及荣誉,谭友欣同学用“将每件小事做到极致”的军人作风诠释了她的成长密码。作为班级首批入党积极分子,她始终保持着严谨自律的作风,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一名优秀大学生的担当。
“突破”是谭友欣从军旅到考研之路的关键词。她坦言,每一次迈出舒适区的挑战,都让她在坚持中收获成长。她以军人特有的执行力勉励学弟学妹:“要像执行任务一样,把大目标分解为‘今日必达阵地’般的小目标。备考时不必执着于最终结果,而要专注完成每日计划。那些额外的努力,终将成为关键时刻的制胜法宝。”
“踏实肯干、勇于创新、乐于奉献”,这是辅导员对谭友欣的评价。从通信保障到校园活动,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军人的优秀品质可以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在专业学习中,她保持着军人特有的专注力,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在校园活动中,她发挥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同学相处中,她以真诚待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从军旅到校园,谭友欣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但不变的是那份积极进取的精神。她将军旅生涯中培养的时间管理能力运用到学习中,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她把部队里锻炼出的坚韧品格带到了考研备考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从不轻言放弃;她将军人特有的集体荣誉感转化为对班级事务的热心参与,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进步。
在专业选择上,谭友欣将个人兴趣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她说:“两年的军旅生活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我希望能在教育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为此,她不仅在专业课上刻苦钻研,还主动参与教学实践,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谭友欣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一名大学生在多重身份转换中的自我突破。无论是军旅生活的历练,还是校园求学的奋斗,那份追求卓越的执着与脚踏实地的品质,为青春写下了最动人的注脚。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突破自我,每个人都能在大学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