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夏至未至

作者:◆汪龙佳    
2025-06-25     浏览(44)     (0)




  岁月如风,倏忽间硕士生涯又将驶向终点,我踌躇回望,心头满溢的竟仍是三年前那个盛夏里青涩的自己——原来人生底色最浓重的墨痕,竟真是在本科时光里涂染定格的。
  翻阅旧相册,记忆便如泉涌,重又浸泡了那个终将未尽的夏天。
  那个夏天,与很多原本没那么熟悉的朋友借着毕业照的契机熟识起来。中心校区的毕业季,整个校园被染成一片激情红色海洋。成排横幅如同炽烈的火焰,横贯于树干之间,悬垂于楼宇之外,字字句句灼烧着“前程似锦”“莫忘归途”。横幅之下,处处是穿着庄重学士服的青春身影。稷下广场上流动的煦风,也悄悄为我们捎带些前程的祝福。镜头前,大家笑着闹着,学士服的衣角在七月滚烫的风中飘拂不定,学士帽抛向天空,如同我们即将各自纷飞、无处安放的青春。快门咔嚓声里,时光被切成碎片,笑容被定格成永恒。
  那个夏天,与要好的朋友们别离。欢腾的潮水退去后,裸露出离别的礁石。送别好友的时刻终究降临了,那感觉竟如心上骤然被剜去一块,留下巨大空洞,初时只觉天塌地陷。理综楼看门的大爷,因为总见我最迟一个离开,竟牢牢记住了我,每次相见都笑着招呼:“明天还来啊!”彼时我未曾料想,明日之后,竟再无这“明天”了。校报老师更是给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别离的礼物,那小熊成为我对于这里永远的惦念。
  那个夏天,知道即将离开济南,尝遍了周边的美食。当离校的日子铁一般迫近,味蕾竟成了记忆最忠诚的拓印匠。我想要尝遍济南滋味,仿佛借此能挽留与这座城最后缠绵的牵连。然而,心头始终悬着那个未曾圆满的梦:初入校门时立誓吃遍齐园食堂所有菜肴的豪情,终究在毕业钟声里萎落成一声叹息———那琳琅窗口后未及亲近的滋味,成了舌尖上永恒的“未至”。某个傍晚,食堂灯光温柔铺展,我嚼着最后一口冒菜,饭菜的热气氤氲眼前,也濡湿了心头:原来有些滋味错过就是错过,像某些人、某些时光,一旦挥手,便成了永远悬置的风景。
  那个夏天,对于未来有无限的憧憬。未来如一张无垠洁净的宣纸在我们眼前铺展,任由年轻的笔触蘸着理想浓墨,恣意挥洒无尽可能。图书馆里彻夜长明的灯火,映照过多少伏案的身影,书架间穿梭的足迹,踏响了追索的节奏。每次经过闻一多先生雕像前,他深邃目光中仿佛总含着无声的期许,如无形之手推我前行——那目光穿透岁月,无声询问着后来者灵魂的重量。
  而今硕士生涯行将落幕,我翻动相册,指尖拂过当年一张张定格的笑靥。那些曾以为如天崩地裂的离别,终究沉淀为生命河床中温厚的基石;昔日齐园窗口前未能圆满的舌尖心愿,也早升华成灵魂深处对“未完成之美”的温柔顿悟。
  原来那个夏日的意义,并非止步于告别与启程的仪式。它更像一道永远凝固在将尽未尽处的炽烈光芒——仿佛夏至,骄阳行至顶点却迟迟不愿西坠,以最慷慨的光热滋养万物,然后才把舞台悄然让给后续绵长的白昼。青春里最浓烈的情感,恰在夏至未至时分被时光施以点金之术:它们并未随槐花零落成尘,而是沉淀为生命基底永不退色的金粉。
  如今回望,那未尽的夏天里每一刻都如同滚烫的熔岩,在记忆的模具里冷却后,却铸成了支撑我们穿越所有寒冬的内在骨骼——原来真正的“至”,并非抵达某一刻,而在于灵魂因那永远“未至”的憧憬而生生不息的脉动:它教我们懂得,有些筵席虽散,席间灯火却足以映亮一生行路;有些滋味未尝,那念想反能酿出岁月的回甘。(作者系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