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树影摇曳着清绿,盛夏的蝉鸣爬上树梢,毕业季拉开了序章。优秀毕业生们的时光宝盒中,藏着怎样的青春秘诀呢?而毕业多年的校友,面对这段师大岁月,又包含着这样的情感呢,他们现在又身处何方呢?同我们一起,展开这青春的胶卷,看看他们的师大独家记忆。
科研征途:
一路繁花一路歌
四载光阴如白驹过隙,数学213的陆婧荧在科研与竞赛的世界里奋勇前行,收获颇丰。早在大一大二时,她便与竞赛结缘,“这些经历让对我竞赛及其与自身的契合有了深入了解,让我能够抓住机会参加适合的项目。”从初涉赛场的青涩懵懂,到如今的自信笃定,那一场场竞赛如同一块块坚硬的磨石,打磨着她的意志,让她愈发坚韧。
在科研的道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陆婧荧有着自己的科研秘诀。大三时参与拓扑基因的高难度理论学习,面对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她通过看网课、与学姐学长交流等方式慢慢攻克;此外,她又找了许多基因公司,了解他们目前的基因数据分析方式,分析自己项目实践的可能性。在师大,陆婧荧主动求索、克服困难,奔走在科研的道路上。愿她在未来征途上永携锋芒,踏歌而行,步履生花。
从题海奔赴星辰:
考研考编双上岸
教苑撷芳,弦歌逐梦。在众多毕业生中,中文215班的卢佳琪现已签约瑞安市教育局下属学校,同时在本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中金榜题名,实现“双上岸”。
在考研考编双线并行的艰辛道路上,她历经重重考验。背诵刷题的机械循环、招聘失利的接连打击、考研瓶颈期的迷茫,都曾让她深陷自我怀疑,但心中“生如逆旅,一苇以航”的信念一直支撑她走在前行的道路上。在教招面试的屡次失败中,卢佳琪敏锐发现考研与考编在专业课的相通之处。于是她合理规划复习节奏,张弛有度。在不断的试错与调整中,她一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最终,在温州大学招聘会现场,卢佳琪凭扎实功底摘得全组第一;同时考研战场顺利突围,实现了“双上岸”。那些曾经跌倒又站起的日夜,那些挥洒汗水与泪水的时光,都化作了她逐梦征途上璀璨耀眼的勋章,见证着她的坚韧与不屈,闪耀着属于她的独特光芒。
志愿微光:
每一次俯身都是答案
基础医学院临床213的洪雪子,是师大的第一位学生二级救护师,曾以医学生与志愿者代表的双重身份,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展示学校急救培训成果,获得了“传承红十字精神”的高度认可。回首过往,洪雪子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坚守,源于志愿行动那穿越人心的力量。在一次走访中,她与团队怀着热忱之心,向一位生病的老先生深情讲述医疗志愿故事,老先生深受感动,毅然决然地决定捐献遗体,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最后的力量。这震撼人心的转变,深深影响了她。她深知,医学知识是志愿服务的底气,而每一次实践都是在淬炼中成长。如今,洪雪子更坚定地表示,无论未来身份如何转变,她都会怀着奉献之心,继续书写温暖的志愿篇章。
从实验室到领军者:
“她让细胞会说话”
早在2001年,在师大学习应用生物技术教育专业的郎秋蕾,便在心中埋下了探索生物科技的种子。2006年,她从基因芯片起步,创立了联川生物;2012年又通过转型高通量测序技术,带领企业成为国内基因二代测序领军者。如今,公司搭建单细胞研究体系,覆盖数百类物种样本,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杭州科创版图上的“五小凤”之一,她用单细胞技术解码生命,在全球生物科技领域展现中国力量。
提起母校,她谈到在师大的日子,课堂带给我的学术浸润,赋予了我扎实的学术基础与创新基因,成为我日后在生物科技领域披荆斩棘的底气。”而从师大走出去的,还有海亮乡村振兴集团董事长的潘利民,致力于“教育+农业”双引擎推动乡村振兴,有深耕纺织领域的华尔泰公司创业者徐博华,力行“勤慎诚恕”,践行“可持续、可信赖”,还有千千万万奔赴于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怀揣着师大记忆,将师大精神带向各地,于实践中传播这份光与亮,延续这份记忆。
有人怀念春天的教学楼外,阳光下那一棵棵灿灿的花树,在和风里摇曳着呼吸;有人忘不了永远冒着着温暖的烟火气食堂,清晨的咸豆浆配油条,能给人带来一整天的能量;有人依旧记得一个微风沉醉的黄昏,和好友们躺在草坪上,看暮色漫过天际,听“蓝调时刻”的蝉鸣,而后星子点缀夜空,远处教学楼的灯光次第亮起……毕业的钟声响起。师大的每一个角落,都盛放着我的回忆。不如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