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最初,始于师大教学广场前那句掷地有声的誓言——“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带着这份信念,我们义无反顾地跨越1690公里山河,来到了这片浸润红色血脉的土地的地方——广安。
这里是伟人故里,是川东门户,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嘉陵江畔。
当飞机穿越云层,我们俯瞰脚下蜿蜒的嘉陵江与层叠纵横的巴蜀山脉,惊叹这里的风景与家乡截然不同,那时我们既兴奋又忐忑,总忍不住想我会在这里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刚开始的生活是不适应的,连绵不断的阴雨和辛辣的海椒味,以及沉默不语、过分腼腆的孩子们让我有些忐忑不安。
天是灰蒙蒙的,连带着孩子们也是灰蒙蒙的,起初我总是偷偷为他们流泪,破碎不堪的家庭导致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显得怯生生的。
但在许多个不经意瞬间我发现他们又是这么可爱,会因为怕我听不懂四川话而一秒切换“川普”,会看见我费力抱着快递时主动上前帮忙,甚至会因为我说水果不便宜后摘下家里的柚子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心情低落的时候,他们留下五彩斑斓的纸条,上面用彩笔写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陈老师”。
这些细碎的温暖,让我渐渐懂得他们拧巴外表下那颗渴望被爱的心。
记忆最深刻的是那场“记号笔事件”,我错将白板笔买成了记号笔,直到班主任老师跟我说黑笔印子怎么擦也擦不干净,我才意识到闯了祸。当时我急得焦头烂额,自责自己的粗心,火速查找能擦掉记号笔的方法,生怕会影响孩子们上课的效率。
等到我赶去时孩子们正垫着脚尖与黑板战斗,我听到有孩子说“老师你怎么那么不小心,这记号笔很难擦的。”但随即更多清泉般的声音出现了,他们安慰我道:“陈老师也是为我们好啊!我们一起把黑板擦干净就好了!”但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带来了牙刷、牙膏、酒精等等,连着清理了好几天。
我们就这样在晨光与暮色中一点点擦拭,酒精混着薄荷牙膏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而我则听见了孩子们许多细小的秘密:夏诗妍的妈妈要要从浙江回来陪她过十岁生日,杜哲希每天都要回去帮奶奶做饭……
黄昏下,当我转头看见夕阳为他们稚嫩的脸庞渡上金边时,突然明白教育本就是相互照亮的过程。雨季渐远,晴空下的故事越发鲜活。孩子们逐渐愿意向我诉说苦恼与不安,我也花更多时间陪伴他们成长,后来我不再是偷偷抹泪的旁观者,而是学会用行动诠释存在的意义。那些我以为需要被我照亮的星辰,原来早就在点亮我的夜空。
站在邓小平故居的黄桷树下,我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就像这川东的竹子——不是用年轮计算成长,而是以拔节的声音丈量生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回信中所嘱托的,在这片热土上,我们既收获了成长的淬炼,更在支教的过程中逐渐坚定理想信念。我永远也无法忘记坐上来川飞机时雀跃的心情,无法忘记我们虔诚的初心是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