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维:从典籍到生活的“转译”艺术
6月4日,淄博市中医医院会议室内,一场关于中医生活化的座谈研讨会气氛热烈。
将抽象的中医思维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是打开中医智慧宝库的钥匙。专家们一致认为,要在现代语境下,以生活小细节讲述生命健康的大道理。“可以用小品、情景剧演绎晦涩的中医道理。”护理部主任孙红举例,介绍穴位养生时,可通过演绎上班族按压风池穴缓解疼痛的故事,自然引出穴位位置、功效及按压方法,让大众在轻松氛围中掌握保健技巧。
宣传科主任李文艳介绍,青少年是中医智慧传承的重要群体,医院已依托中医药优势,建立涵盖中医文化、中医技能、饮片辨识、百草园等模块的八大研学站点,打造出一条成熟的研学线路。同时积极创新进校园形式,派驻业务骨干担任“科技副校长”,将中医药知识融入现有教材,形成“中医药+课堂”特色教学范式。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发展科科长孙洪岩认为,淄博的中医科普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模式已较为成熟。但在追求群众喜闻乐见的同时,必须把好专业关。因此要充分发挥三甲中医院的人才优势,构建更完善的中医科普智库体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