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肩负着责任与信念,从锦绣江南奔赴辽阔边疆。在这里,他们用仁心守护生命希望,用真情镌刻大爱无疆,用奉献书写时代当担。
徐建国,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派往援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作为江苏省第十一批援疆卫生人才,现担任友谊医院高级卒中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2024 年10 月,他带着满腔热血和无限期待踏上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旅程,如今,援疆路已过半年,成绩斐然,他颇有感慨,他说:
“援疆是责任,是使命,更是对祖国和边疆的热爱。”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援疆的号角吹响,徐建国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深知,边疆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而自己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理应贡献一份力量。他说:
“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只要能帮助一位患者、培养一名医生,就是有意义的。”徐建国刚到受援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时,当地神经外科主任提出,脑血管病是当地的高发疾病,以往友谊医院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以开颅手术夹闭为主,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尚在起步阶段,存在术后并发症较多的问题,与内地存在较大差距。徐建国听后,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规范的神经介入技术在伊犁生根发芽,提高当地整体治疗水平。日常工作中,不管是交班、查房,还是门诊、手术,他都会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件事。
“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更是与时间赛跑”最初在和少数民族患者进行交流时,徐建国需要克服语言交流的障碍,但他总是能耐下心来,通过画图、打手势等方法,向家属清晰准确的介绍病情,有时候一说就是半个多小时。脑血管病患者经常是夜间发病,为了降低患者在等待手术过程中再次出血的风险,在疆期间,徐建国始终保持着“随时待命”的状态,无论是深夜急诊,还是偏远牧区的紧急出诊,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一次有位重症患者因病情危重,无法转运,徐建国得知后,立即汇报指挥部并连夜驱车三百公里赶到当地医院,争分夺秒实施手术,最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半年来,他救治的各类脑血管病患者达 80 余人。他说:“在这里,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更是与时间赛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疆不是让你做多少台手术,而是让你把技术留着新疆大地”,援疆指挥部的指示时常在徐建国脑海中回响,他深知,只有提高当地医疗水平,才能长久惠及百姓。他在科室广泛开展“传帮带”活动,主动承担起业务学习及手术带教,通过在每周的业务学习过程中将各种疾病的认识和先进的治疗理念带给年轻医生。此外,徐建国也深入到各县医院开展手术示教,他说,好的技术应该广泛推广,这样才能帮助更多的患者。一位年轻医生感慨:
“徐老师不仅教我们技术,更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名负责任和具有博爱之心的医生。”
援疆不仅是付出,也是成长。徐建国结合当地实际,引进了多项微创手术技术,填补了医院的空白。对于主要病种动脉瘤,他开展了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多微导管单纯弹簧圈栓塞、密网支架栓塞、Web 扰流装置植入等多种新技术。除此之外,他还开展了颅内静脉窦血栓抽吸取栓、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脑动静脉畸形栓塞、脑动静脉畸形显微切除、球囊压迫三叉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颈动脉内膜剥脱等各种新技术。并且将这些新术式的技术要点通过讲课的方式详细的传授给科室年轻医生。同时,他与后方单位紧密联系,结合边疆特殊病例的特点,不断补充新知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他说:
“医学无边界,只有不断交流,才能共同进步。”
以仁心仁术践行医者誓言除了医院的工作,在节假日休息时间,徐建国还积极参与军地义诊,深入偏远乡村、边防哨所,为牧民、官兵和各族群众送医送药。一次义诊中,一位哈萨克族老人握着他的手连声道谢,这一幕让他更加坚定了服务边疆的决心。
自援疆第一天开始,徐建国的脚步从未停歇。现时间刚过半年,他说:
“援疆工作很辛苦,但是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尽可能地为边疆百姓和医疗发挥更多的作用”。他用仁心仁术践行了医者誓言,也为自己的内心交上了一份无悔的答卷。
徐建国医生的援疆事迹,是千千万万援疆工作者的缩影。他们做的每一台手术都是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他们举办的每一次义诊都是书写医者情怀的壮美诗行。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用听诊器连接起民族交融的脉搏,用医药箱装满手足相亲的温度。他们用坚守与奉献,让医疗的春风拂过边疆,在戈壁深处点亮健康之光。
(神经外科 宣传统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