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金色远航奖·十佳毕业生”获奖者中有这样一位学子:儿时家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触发她立志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决心。长大后,她加入学校课题团队,致力于攻克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难题。经过四年的辛勤努力,这位名叫汪楠楠的女孩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直博机会。带着满腔热忱,她即将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开启新的探索之旅。
从祖孙温情到科研初心。汪楠楠就读于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今年毕业。童年时,曾祖父总会为楠楠珍藏零食,这份温暖成为她最珍贵的记忆。即便阿尔茨海默症带走了老人大部分记忆,唯独对曾孙女的爱始终清晰。这段经历在她心中种下了探索记忆与生命的种子。如今,这颗承载着亲情与希望的种子,在师大校园里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勇于突破自我舒适区,积极探索全新领域。从计算机到声学医学的跨界,汪楠楠始终保持着敢闯敢拼的进取精神。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她主动报名参加了龙艳花教授领衔的科研课题组。回忆起当初的入组面试经历,楠楠坦言,当时的心情可以用“既期待又忐忑”来形容。经过严格的两轮专业考核,最终成功入组。该课题组聚焦于运用前沿声学技术实现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诊断研究,项目相关知识与楠楠的专业背景虽有所交叉,但存在不少全新领域亟待她学习掌握。面对这一挑战,龙艳花教授给予了悉心、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她分析、拆解、突破难题,鼓励她融合多元、前沿、复合的知识信息,拓展“AI+医疗”交叉学科研究思路。
深度学习背后有暖心支持。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汪楠楠主要负责深度学习算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具体工作包括对采集数据进行降噪、特征提取等预处理操作,并运用算法进行模型训练与优化。在一次关键的科研攻坚时,她一度陷入焦虑与自我怀疑的困境。辅导员张丹通过社交平台头像的细微变化察觉她的异常状态,当晚便与她一对一沟通疏导。随后,辅导员协同导师一同为其制定阶段性规划目标,安排学姐指导帮扶。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明灯般照亮前行之路,不仅帮助她重拾信心,更让科研方向愈发清晰。这种亦师亦友的暖心陪伴,成为汪楠楠大学生涯中珍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从疾病亲历者到科研破壁者,汪楠楠用技术守护记忆的科研旅程。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她参与的《ADCare——基于AI技术的阿尔茨海默症智能交互诊断系统》项目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家级铜奖。这项凝聚着科研智慧与人文温度的研究成果,帮助让她实现了从疾病亲历者到科研攻关者的蜕变。正如她所言:“敢于有梦,做认知神经领域的破壁者,发现大脑解码的无限可能。”这种将个人经历转化为科研动力、用专业技术回馈社会需求的实践,让她的科研之路洋溢着幸福与圆满,这正是青年科技工作者价值追求的最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