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真学问,真能解决问题。”这是赵光侠老师接受我们采访后说的第一句话。这一句开场白把赵光侠老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设计不课堂“无设计不课堂。”在坚守思政教学第一线的 26年里,赵光侠老师以“上好课、上透课”为恒定不变的目标,向教学倾注了无数思考和研究。每本分类详尽的笔记、每份精心准备的材料、每个与时俱进的课件,都是赵光侠老师心血的结晶。她珍视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在意同学们的听课感受。她坦言 :“虽然我从事教学工作那么多年,但是只要下午有课,我中午还是会睡不着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常讲常新的课程,把这门课程上好,授课老师需要结合思政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此,赵光侠老师在课堂上喜欢用一个又一个“热点”唤起同学们的注意,让相对抽象的理论内容变得“接地气”。赵老师还喜欢设置问题情境,让同学们置身其中,思考何谓“与时代同频的青年”。
赵老师说,她想把博大精深的理论“大餐”,烹饪成学生喜爱的“家常菜”。理论即原料,而要让这道“菜肴”有滋有味,适当的“佐料”很关键。赵光侠老师认为,好的课堂应具备三个要素 :一是鲜明的观点和精心设计的内容 ;二是“授课老师心中有学生”;三是授课老师切实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
“当授课老师真正能讲出理论的美感时,学生会很喜欢这门课。”说这句话时,赵光侠老师的眼睛亮亮的。把理论课讲深讲透,令学生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赵老师一直努力的方向。赵老师认为,课程思政之于专业课堂,是“盐溶于水,同向同行”,二者的目的皆在育人。
亲其师信其道“亲其师信其道。”赵老师喜欢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同学生们平等交流,叩响青年的心灵之门。之前有个临床专业的女生特别喜欢赵老师的课。这个学生曾向赵老师反映许多自己在认知上的困惑。赵老师一一回应,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并且在课程结束后一直和她保持着联系。让赵老师欣慰的是,后来这个同学认知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认知与老师的教育引导密不可分,赵光侠老师不希望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这份春雨润物般的呵护,许多学生都得到过。“爱出者爱返”,赵老师当然也获得了同学们的肯定和喜爱。赵老师坦言,“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她心目中最高最好的荣誉。“珍视荣誉,不断努力”,赵光侠老师表示,她将继续以身作则,以“始终在线”的状态,把对学生的呵护与对教学的思考,融入每一节课堂之中。
执着且有热情“执着且有热情”是赵光侠老师评价自己的形容词。她骄傲于自己的思政课老师的身份。
她说 :“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就是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信仰。”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思政课教师,其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回首过去的路,比较别人的路,再望望前行的路,你会发现,我们的今天无比珍贵。”赵老师动容地说。
赵光侠老师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最生动地实践在了自己的课堂内外。赵光侠老师经常把“学思悟行”挂在嘴边,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能在课上习得知识,更要掌握方法,增长智慧。赵老师说,她 26 年来在教学的道路上走过的每一步,都有同学们最真诚的目光相伴。这份连结始于课堂,从技术层面的知识交流,走向心与心的共鸣。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勤奋学习,不负韶华。”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赵光侠对同学们的寄语。春晖遍野,教泽绵长。漫漫求学路,得师如此,何其有幸。(文 :陈安琪、周香池、吴子昀,图片 :赵光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