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临池杂咏

作者:马传江    
2004-03-12     浏览(5)     (0)

林散之书法作品展现出从容不迫、烂漫天真的笔法和墨法,兼具王铎、李北海的特色。黄宾虹、杨凝式等大师的笔墨独到之处也为作品增色。早年清发,晚年浑然之境,令人仰止。日本、张剑萍前辈等人皆为其书法的欣赏者和传播者。


二十八

啸傲规模杨风子,更移法度林散之。

三痴名起堪扼腕,七墨花发自矜持。

林散之先生当代草圣,壮岁乃得黄宾虹五笔七墨之心传,浸淫日久,晚岁始专草书,自云“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先生笔法从容不迫,墨法烂漫天真,用笔至为自信,貌若不求工致,细味则精绝不凡,得之王铎似尤多,亦或有仿佛李北海者。虽曰“散草”,实则精神内守,张弛有度,笔笔有来源,深具密意。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者,杨凝式可堪比拟。杨凝式《韭花帖》与《神仙起居法》粗见判若两人书,一精严巧妙一落拓不羁,细审则俱是不逾规矩者。黄宾虹画坛一代宗师,体会笔墨自有独到之处,聋叟老人亦擅丹青,用墨意趣巧妙全在笔尖一点清水,遂使墨生五色,笔花妍发,润燥无不适意,其有神来之笔墨,真合造化之奇,又岂“意在笔先”所囿耶。

先生人书俱老,早年清发,晚则浑然之境。先生自云六十始学草书,平生意气,俱化为使转,以残指或为奔雷骤雨,或为惠风丽曰,或为万岁枯藤,或者杨柳新枝,腕底气象蔚为壮观,令人仰止。先生书法先惊于东瀛,后方声名鹊起于海内,我书法流传百代,曾不具倭人之慧眼哉?同乡前辈张剑萍先生善书,初不为人知,亦是偶然机会得日人激赏,尔后方闻达于乡里。诚可嗟叹!右图:林散之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