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掠过桥墩的瞬间,若尔盖的晨雾突然漫上眼眶。取景框里穿梭的橘色安全帽,多像当年前外婆手中跳荡的彩线。我按下快门时,手腕上的五彩绳正轻轻拍打小臂——那是今早刚拆的快递,青绿布包上还沾着西宁邮局的柳叶戳。
家乡的端午回忆在若尔盖大草原上启封,记忆中的老窗棂上,外婆总把彩线浸在掺了青盐的晨露里。她编绳时我常趴在炕沿数颜色,从孔雀蓝数到酥油黄,数着数着就被檐角风铃拐走了神。
“我们丫头的彩绳要压住九种毒虫”,外婆用牙咬断线头时,腕间彩绳已缠成七彩的虹。那些绳结里编进了门楦上的陈艾,编进了我辫梢的格桑花瓣,编进了塔尔寺飘来的喇嘛们的念经声。“这彩绳要在太阳没有升起前带上才能保佑平安”,外婆的外婆留下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刘姐,这会的光线正好!”玛莫柯2号特大桥技术员吴楷帮忙举着反光板喊。我仰头望着正在浇筑的连续梁3号块,混凝土泵车“激动”地运转着,我按下相机快门,在朝霞里记录下这一场景。
“吴工,三号桥墩的数据出来了!”年轻人的呼喊,惊动了正在放哨的土拨鼠,“啊——”的一声蹿进了地洞里。图纸在风中猎猎作响,标满红线的西成铁路纵贯图,恰似一条向西北延伸的彩绳。我想象着两年后的端午,钢铁长龙将穿过我曾摘过野薄荷的山谷,把外婆门前的酥油茶香卷进飞驰的车厢。
乘车回项目部时已是傍晚,工人们正在挂端午灯笼,远处焊花如星子坠落,恍惚又是童年守岁夜,外婆往我辫梢缠五彩丝线的光景。原来有些牵挂,早被岁月编成了更坚韧的绳结,一头拴着湟水河畔的炊烟,一头系在大草原风声的测量桩。
“外婆,端午节安康!您编的彩绳收到了”,看着视频电话里满头白发的外婆,我激动地晒起手腕上的彩绳。“贝贝,快来,这个红枣甜粽和你外婆寄来的味道一样,你尝尝”好友娜娜挥手喊道。
晚风撩动施工蓝图,图纸边角的咖啡渍晕成青海湖的形状。我摸着彩绳上起伏的结,忽然明白每个镜头都是时空的绳扣:此刻焊接的火星会照亮来年西宁至成都这趟列车的窗,此刻搅拌机的轰鸣将化作铁轨下的催眠曲,此刻我镜头里的每张面孔,终将在某个端午的黎明,成为我们这些归乡人故事里的温暖注脚。
作者单位: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