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岛农业大学 - 《青岛农业大学报》

对视

作者:□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管2401班  田文宣    
2025-06-13     浏览(14)     (0)

文章描述了母亲和女儿在车站等车时的对视,表达了母爱的无处不在和女儿对母爱的感激之情。作者通过描述回家和离家时的细节,表达了妈妈的爱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

妈妈对女儿,总是凝望,仿佛是母性的本能。

归家或是小别,火车站亦或汽车站,哪里少得了母亲的目光?探寻、期待……眼眶里长年累月辛劳的疲惫,因为爱,所以被独有的温情替代,那是来自血脉深处的感情。

我会歌颂神圣的瞬间,即为妈妈和女儿的对视。

五一回校,大巴车停在树荫下,五月的梧桐树绿意怡人,随风摇曳,沙沙声穿透玻璃到我耳边。倚靠在车窗边,我注视着车下三五成群的父母亲属,他们都在等孩子启程,不愿离去。可惜玻璃由内看外,清晰透亮,而由外看内,却一无所知。可正因如此,腼腆的孩子才能鼓起勇气认真端详渐老的父母,鲜少在中式家庭里出现的“对视”才有几率出现。

妈妈和弟弟站在树荫下,听见引擎隆隆作响,先是弟弟摇起小手,可他不知道我的位置,扫视一圈,匆匆走开了。

接着妈妈抬起手,或许是出于亲情,她能感应到我的目光,母女原始传承的血液在那一刻相连成河,妈妈在河源处望着我,而我却是倔强不回头的流水,自认为乘风直下过山河,无边海渊难挡意气风发的决心,直到撞在青土红砖的坝头上,直到停滞不前。于是我回头,回头迎接源头恳切眺望的热烈目光。

对视的瞬间,出乎意料的,眼前模糊了周围的风景,只有妈妈的眼睛,我被饱含爱与不舍的目光震撼到无语凝噎、热泪四行,这好像是我第一次感动于小小的眼神,也是我第一次在对视中感受到妈妈和女儿的羁绊。

妈妈的爱,我们如何更真切地感受?其实就在回家的一碗小面里、在离家的一盘饺子里,也在不起眼的、随机触发的一次对视里。感受妈妈的爱,也是女儿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