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体系突破传统考试框架,建立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表现、模拟操作、个案追踪等过程性考核全面评估学生专业素养。重点推行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设置产前评估、接产操作、急救处置等5大考站18项核心指标,运用标准化病人与智能教具构建真实临床情境。考核内容特别强化人文关怀要素,在产程观察站设置孕产妇心理评估环节,在急救技能站实施团队协作考核,既检验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又评估其沟通协调与应急管理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临床岗位要求精准匹配。
温度:在人文之光中重塑职业信仰
技术的精进固然重要,但若缺乏人性的温度,助产便失去灵魂。教学中,我们始终将“慎独精神”与“人文关怀”置于核心。思政教育则如涓涓细流,浸润在教学的每个细节。从“健康中国2030”的政策解读,到基层孕产妇的健康公平性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助产士的社会责任。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并掌握操作技能,使学生理解、掌握并能运用到临床中指导孕产妇。这种换位思考的实践,让技术不再是冰冷的流程,而是充满共情的守护。
三年的教学创新与探索见证了一批批学生从青涩学子到生命卫士的蜕变。教学团队亦在实践中收获成长。自主研发的“教学用拼接式骨盆模型”、“软产道裂伤缝合练习模型”获实用新型专利,在省级医药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团队凭借“院校共建、产教融合”的模式斩获三等奖。
教育的火种照亮生命之路。当学生第一次独立接生、第一次听到新生儿啼哭、第一次获得产妇的信任时,教育的价值便在这一刻绽放。我们深信,通过院校共建的创新之火,更多“技术精湛、心怀大爱”的助产士将从这里出发,让每一场分娩成为温暖与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