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科技学院 - 《湖南科技学院报》

汨罗江上的端午

作者:刘斌    
2025-05-30     浏览(19)     (0)

端午午后,粽香四溢。奶奶教我包粽子,我虽屡试屡败,但在奶奶的指导下终于成功。龙舟竞渡,激荡人心。粽香和汨罗江水见证着诗魂的永恒约定。

“哇!好香啊!”我猛吸一口,试着寻找香气根源。母亲从后房里探出头来,声音里含着笑:“锅里粽子煮着呢!”霎时间,满屋飘着粽叶青涩的香气,每丝空气都变成了翠绿色的呼吸。

看奶奶包粽子,实在是一场视觉盛宴,过程堪称行云流水。粽叶在她手里翻转,两片粽叶叠在一起,用手指轻轻一捻,就形成了个紧实精巧的锥形窝窝。勺子将提前拌好的糯米红枣馅填进去,一压一按,一合一拢,接着是最关键的一步:用粽叶尾部宽大处将填馅的空隙处裹紧,最后将粽叶尖尖穿过很大的缝衣针,针眼穿引过粽子,拉紧,一颗多棱角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我也想试试看”,我跃跃欲试地凑上前去,奶奶笑着点头,手把手教我怎样将粽叶窝成一个三角锥型的容器,再放馅,压紧,包好。我包的粽子看起来倒也有模有样,但用手一捏,糯米馅便不住地从各个缝隙冒头,散落在地。奶奶笑了笑,又不厌其烦地从头教我,告诉我叠粽叶的力道要均匀,虎口要用力捏紧。在这样细致的教学下,我这个“新手”倒也包上了一两个称得上成功的粽子。在这个清香的午后,粽叶裹挟着新鲜水汽,我将奶奶的慈爱包进了甜甜的粽子里。

门前悬垂的艾草散发清苦药香,夏日的暴雨说来就来。雨点密密地落在汨罗江水中,端午的重头戏,也在汨罗江上。

乡间小巷里,到处是奔忙的人们,互相招呼;江畔也早就人影攒动,喧声鼎沸,围起了一堵堵人墙。江面上,数十艘龙舟昂首翘尾,蓄势待发。骤然间,鼓声如惊雷乍响,一场惊心动魄的龙舟角逐开始了!江面上顿时群龙竞逐,船桨整齐地劈开水面,伴随着急促的鼓点,船上执桨者们双臂起落如飞,在碧波上划出笔直水痕。岸上的呐喊激荡着龙舟竞渡,龙舟破浪的雄姿也激起人们胸中的滚烫豪情。

一阵喧嚣过后,我随散去的人流又回到家中,灶上粽香依旧氤氲蒸腾。锅盖揭起,那清郁的香气再次盈满整个房间。瞧见蒸笼中蒸好的是我的“得意之作”,也不顾刚出锅的滚烫,急忙剥开粽叶轻咬一口,软糯香甜,暖意从舌尖弥漫到心底,心里美滋滋的,想来倾注心血的成果总比其他的更甜些。

锅里的粽子静静浮沉于滚水,母亲的笑脸在氤氲水汽里朦胧。此刻我忽而悟到,粽子飘散的岂止是人间烟火气?那软糯香气的深处,分明包裹着两千载光阴的叹息。汨罗江水日夜东流,龙舟的鼓点年复一年,人间的悲喜便如沉入江底的粽子,祭奠着那个沉江的魂灵,却也养育着岸上代代生息的人们——温热,承托起那沉入永恒的诗魂。

袅袅粽香里,汨罗江水年复一年奔涌。原来,祖先抛下的不只是裹着思念的糯米,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约定:江水铭记着诗魂的悲壮,而岸上不灭的炊烟、喧天的锣鼓,都是后人对这份约定的回应——写着永恒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