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报》

用心育人 用爱帮扶——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全力护航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作者:来源  学生工作处组织宣传部  张梦霞    
2025-06-17     浏览(15)     (0)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手作暖灯、素质拓展等活动,吸引近千名学生参与,构建全方位预防干预体系,多点靶向健全心理健康工作阵地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影视传媒系举办“手作暖灯”活动

学校举办素质拓展活动

心理沙盘室效果图

5 月,聊城大学东昌学院“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从心理疗愈绘画到手工艺品创作,从素质拓展活动到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趣味游戏,一个一个互动区前,回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近千名同学参与,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生动缩影。

学校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和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多向发力,构建“浸润式”心理健康教育范式。学校立足学生成长规律与心理诉求,聚焦青年心理发展新态势,着力构建“浸润式”心理健康教育范式,引领学生从“体验式参与”迈向“内生性成长”。

一是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渠道育人功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整体教学计划,开设公共必修课程,课程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结合教学实践定期开展经验分享,为构建高质量课程教学体系、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更坚实支撑。

二是强化五育融通,点亮多元成长路径。以德育心,将“心理+思政”元素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心理疗愈绘画、情景剧演绎、心理健康系部特色系列活动等形式,组织开展融专业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动心理育人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以智慧心,将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举办书画展、诵读活动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启智润心。以体强心,举行趣味运动会、早操、户外素质拓展等活动,通过强身健体释放情绪压力。以美润心,举办草坪音乐会、文艺汇演、摄影展览等,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以劳健心,组织志愿服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锤炼坚韧心灵。近三年,我校师生获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8 项,心理学应用技能大赛三等奖 2 项;开展积极心理、情绪疏导、压力管理等主题讲座 20 余场,团体辅导、朋辈沙龙、辅导员座谈会 50 余次,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班级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等。

多维着力,构建全方位预防干预体系。一是优化心理咨询服务。不断健全心理咨询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畅通咨询服务渠道,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二是深化预警机制改革。完善“学校 - 系部 - 班级 - 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以班主任、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为成员的信息员队伍,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及时预警;实行《班级心理健康状况晴雨表》月汇报工作制度,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三是细化危机干预管理。筑牢心理健康监测屏障,每年对全体学生进行拉网式心理普测和全覆盖谈心谈话,把握危机干预敏感时段,建立重点时段动态预警机制。构建分级心理健康档案体系,制定重点关注学生“学校 - 系部”两级管理制度和台账巡查制度,做到“一人一案,一人一册”。

多方协同,筑就心理健康支持网络。一是健全家校联动机制。依托微信家长群等方式强化家校信息交流,形成家校合力;通过“东昌心灵驿站”公众号“家校共育”栏目,发布家庭教育指导文章,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畅通“学校 -系部 - 班级 - 宿舍”四级心理健康工作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培训,多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为不同群体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助力学生成长。

多点靶向,健全心理健康工作阵地体系。一是完善心理咨询室设施。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拟建成涵盖接待阅读大厅、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活动室等功能齐备的场地,配备心理沙盘、心理自助仪、智能互动宣泄系统等专业设备和心理测评软件,全方位满足师生学习研讨、谈心谈话、心理咨询、团体训练等需求。二是打造“一站式”心理育人模式。“馨心相融”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入驻学生社区,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三是强化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策划并开展了“525 心理健康宣传月”“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系列活动,构建浸润式、全景化、零距离的心理育人生态场域,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