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广袤田野上,我们勤恳地耕耘着梦想与希望,忙忙碌碌,却忽略了一片同样重要的土地——心灵。而美育,便是耕耘心灵的最佳营养剂。美育似一股清甜的甘泉,水质清澈见底,喝上一口,甘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让心灵的世界心旷神怡,让心灵这片土地开满鲜艳之花。
美育,是一场心灵的觉醒之旅。它教会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美好。或许是一朵野花在路边静静绽放;或许是一场细雨在窗前轻声吟唱;又或许是一幅画作中隐藏在作者内心的些许深情。美育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用敏锐的心灵去感受那些细微之处的美好。它不是简单的欣赏,而是一种深刻的心灵对话,让我们在美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归属。
美育诉诸情感,作用于心灵,强调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历时性过程。这一属性,决定了只有形成一种能够在日常生活全部场景和领域中都能使人获得审美陶养的整体性社会环境,才能充分发挥美育的独特作用。中华传统美育就是一种包含自然美
育、生活美育和艺术人文美育在内的综合性、整体性美育。无论是名门望族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还是文人雅士的携琴访友、江阁远眺等,美育,都具有一种趣味与美感的陶养作用。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美育是那片最容易被忽视的绿洲。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传承中,从来不只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不只是理论概念的传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与审美体验,有着广博而深刻的内涵。美育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有可能点燃科学理性和逻辑思维的灵感火花。正是这些火花,曾经让那些伟大的科学“跨越”成为现实。科学的探索离不开对美的感知,高等教育应更好发挥美育浸润对德育、智育的促进作用。作为来源于生产生活、旨归于人性本源的审美教育,美育需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实现路径,高校美育则亟待树立协同发展的前沿意识,构建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一体化的大美育格局。
美育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必需品。它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每个人的权利。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繁忙,我们都应该为美育留出一片属于它的空间。让我们以美育甘泉沁润心灵,让被蒙尘的心灵焕发生机,绽放出绚丽的思维之花。在美育的滋养中,拥有发现美好、创造美好的能力,在生活中勾勒出诗意的画卷!
文:注会2401班 余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