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婷,经济与统计学院2024届毕业生,2024年7月参与西部计划,现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财政局,从事党建工作。
2024年10月26日,正在工作的杨玉婷收到了一封来自若羌县的感谢信,上面盖着的红章闪闪发光,这是对她用心保障此次新疆巴州若羌且末红枣节活动给予的高度肯定。当千千万的人们品尝到那皮薄核小、肉质紧实、甘甜又清香的红枣时,也许并不知晓背后有着无数个奉献的枣农身影。但那股甜香,已经化作了青春的印记,深深融入了她在西部的奋斗时光里,见证着她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的汗水与热情。
2024年3月:计划启动——绽放心中的玉兰之花
三月的清晨,一阵淡淡的花香袭来,只见树的枝头开满了如白瓷一般的玉兰,花瓣洁白又厚实,开的如此突然又必然。临近毕业,杨玉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经历几次投简历并去公司面试之后,面对着关于人生未来方向的抉择,选择哪条路、遵从哪种志向一直困惑着她。在偶然的一次机会,她看到了学校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公众号推送,服务基层这几个字在她的心里燃起了熊熊火焰。新疆,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她迫不及待地开始搜集关于那里的各种帖子和资料。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毅然决定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并将新疆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地区。此刻,她心中的玉兰之花悄然绽放。
“在我父母刚得知我要去新疆时,觉得我离家太远特别担心,但他们非常尊重我的决定,并希望我能够拥有勇气去坚持自己的选择。”当很多人不理解杨玉婷为什么要去这么远的地方时,父母的无条件支持为她打破了一切质疑的声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任何人都管不了你。”父母这份深沉而坚定的支持,如同坚实的后盾,给足了杨玉婷挑战自我的勇气与力量,让她能毫无顾虑地奔赴自己的西部选择。从渭南到新疆,两千多公里的漫漫长路,杨玉婷告别了熟悉的一切,带着父母的牵挂和自身的梦想,踏上了服务新疆的征程。
2024年7月:初入西部——热浪下异地同心的情
初到服务地时,映入眼帘的并非是早已见惯的高楼,而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居民住宅。一股热浪扑面而来,45度的高温包裹着干燥的风,浸湿了杨玉婷的衣衫,但她却异常平静。在来到这里之前,她参加过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志愿者活动,也有过三下乡的社会实践经历,对于此次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信心满满。
“虽然没有空调并且过程很累,但是回忆起那段培训时光我觉得很美好。大家一起上课、军训,一起进行破冰游戏,一起练好多遍《到西部去》《有我》《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曲,一起参加联谊活动,和新的朋友们一起经历很多的第一次。培训结束后,我们被接送到自己的服务单位,初进单位的局促,很快就被上一届志愿者的热情击散。新认识的他们帮我们扛行李从一楼到六楼,出现‘意外’又接着从六楼扛下一楼,并且持续道歉觉得亏欠我们,还有饭桌上的知无不言、所问尽答,来回接送和帮助、分别后手机上的叮嘱,都让我觉得非常温暖,让我坚定了服务新疆的初心与信念。”
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怀揣着炽热的梦想,跨越山川湖海,带着青春独有的朝气与蓬勃的活力汇聚于西部。他们如同坚韧不拔的胡杨,扎根在这片曾被认为“贫瘠”的土地,用信念和行动对抗着恶劣的环境,用知识和爱心播撒着希望的种子。西部的土地上必将开满鲜艳的花,而那些鲜艳的花,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的梦想之花,是青春在西部大地上绽放的绚烂华章。
2024年9月:融入其中——西部生活的成长感悟
除了单位的党建工作,杨玉婷还踊跃参与了团委组织的许多活动。她仍清晰记得那些充满新鲜感与挑战的“第一次”。第一次来到服务地的学校,她站在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朋友中间,教他们做手工、写书法。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她的每一个动作,让她深刻体会到了付出与引导的快乐;第一次下乡时,她挨家挨户地奔走,向群众宣传财政政策,努力解答他们的问题。每走进一户人家,都像是打开了一扇了解当地生活的窗口,让她更贴近群众的生活需求;第一次踏入红枣地,她同许多志愿者一起与农户们劳作,帮着打枣、捡枣。在那一片红彤彤的枣林间,她挥洒着汗水,也收获了劳动的喜悦。这些数不清的“第一次”,共同谱写了她的西部青春。
“记得教当地小朋友做手工、练书法时,其中一个小朋友用极其真挚的眼神看着我问‘姐姐,明天还能见到你吗?’当时那句话直击我的心灵,如何回答他的问题?该怎么告诉他呢?这让我的内心充满了不知所措。”孩子们纯真无邪,他们会将亲自挑选出来做的最好的作品送给她,毫无保留地流淌着快乐与善良;尽管会因语言不通产生一些交流上的阻碍,但老人们发自内心的热情却从未有过丝毫减退,他们总会热情地拿出各种各样的馕和新鲜的水果,真诚地招待客人,让她在异乡也能体会到家的温馨。那一张张朴实而亲切的笑脸,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淳朴与善良。这些“礼物”所蕴含的情感,打破了两代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隔阂,代表着孩子们的天真与志愿者们无私精神的水土交融。这些温暖而美好的瞬间,点缀着她在西部的青春时光,让她更加坚定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奉献、继续前行的决心。
2025年3月:扎根探索——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
在得知杨玉婷在学校是财政学专业且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并在学校担任过校报执行编辑的职务时,便将她分配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财政局负责其党建工作。在工作初期,杨玉婷处于适应与探索阶段,对于会议记录中的细节问题处理地比较生疏与低效,但负责对接她的专员会耐心地指导她如何整理会议资料、撰写会议方案等。慢慢地,杨玉婷便能熟练地掌握党建事务中的流程,处理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
“让我感悟最深的是指导我工作的专员有两个月的时间不在,在这期间,我不仅要完成我负责的工作内容,还要接替他的工作。在新的工作面前自己还是新手,工作量翻倍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我认真翻阅各种资料文件,保证自己不遗漏重要事项;规划好时间,保证工作按时开展,材料及时上报;做好上下对接,保证整体工作有序推进。在学校里我曾担任过学校校报的执编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写稿能力及对党建知识的掌握对我有很大帮助,它让我在撰写方案、整理材料及与同事交流沟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能力提升。”从离开学校到步入西部的这片土地上,杨玉婷始终将学校“学精于勤、业成于信”的校训精神铭记于心,她深知,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遇,每一次困难都是磨砺的契机。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她不断地积累知识与技能,就像一颗茁壮成长的树苗,努力汲取养分,扎根于这片土地。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在西部的大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青春足迹。
“在出发前,陕西省项目办会给我们举行欢送仪式,发一些衣服、书包等物品;即使人在西部,但是学校校报的杨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我,时不时会私信问我的情况表示关心。”家人朋友的支持、学校老师的关怀、服务地人民的热情,这些暖意如同一股热流温暖她的心田。
校园的终点,是杨玉婷服务基层的起点。当了解到基层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倾听到基层群众的声音时,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便是她想要的追求。未来,她将继续秉持这份初心,完成这份待续的事业,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发展,推动时代的进步。
文:财政2201班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