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又一批重磅成果亮相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2025·夏)举办

作者:记者彭美琪    
2025-06-12     浏览(298)     (0)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于6月11日在北京举办,包括《中国哲学通史》等四项成果。林尚立校长表示,这些成果将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以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发布会由我校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伍倩主持。

本报讯 (记者彭美琪)6 月 11 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2025年夏季)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又一批重磅成果亮相。

本次发布“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第一辑、《中国哲学通史(十卷本)》、“中国伦理精神三部曲”与“道德形而上学三部曲”、《中国减贫成就、经验和国际合作》四项重要成果,彰显了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扎根中国实践、回应时代命题、服务世界发展的鲜明特色。

我校校长林尚立表示,本次发布的四项成果聚焦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和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中国学术的创造力和中国实践的独特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追求和博大的人类情怀。我校愿携手各方,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道路上奋勇搏击,以更强的学术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出更多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的成果,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发布成果“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第一辑。“历史政治学是具有‘中国身份’的政治学方法论,是中国政治学的范式革命。”杨光斌表示,该论丛聚焦历史政治学的理论缘起、一般原理、应用研究等,在方法论层面为建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实质性贡献。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胡治洪代表团队发布成果《中国哲学通史》。“通过重编通史,完整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哲学传统、高明思想智慧和丰富理论资源,有助于重现中国哲学的主体性。”胡治洪介绍,全书共十卷、约 600 万字,系统梳理中国哲学三千余年发展脉络,系集体撰著中国哲学通史的最新标志性成果。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樊和平发布成果“中国伦理精神三部曲”与“道德形而上学三部曲”。他表示,伦理道德和伦理学是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的最突出贡献之一。该研究历经近三十年,系统性地对中国伦理道德传统进行历史溯源、现实剖析与哲学体系建构,对中国伦理学发展具有标识性意义,有力推动了中国伦理学研究范式创新与本土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代表团队发布成果《中国减贫成就、经验和国际合作》。他表示,该成果系统阐述了中国到 2020 年全面消除现行标准下农村绝对贫困的历程、成就、全球贡献及经验分享,鲜明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精准扶贫伟大创举突破发展中国家减贫“最后一公里”陷阱,对条件接近且处于减贫“最后一公里”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我校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姚中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丁四新,我校哲学院教授姚新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贫困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檀学文分别作成果讲评。会上,林尚立为四位成果发布人颁发证书。

发布会由我校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伍倩主持。发布会前,我校中华古典音乐社成员张愉婕、邱琛表演筝笛合奏《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