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牛作杰 通讯员田庆涛)“主控室,轮南4井区增压橇入口压力0.6兆帕,出口压力1.6兆帕,设备运行正常!”6月2日,轮古气田轮南4井区现场运维人员向轮南采油气管理区桑南处理站(桑吉油气运维中心)主控室汇报。这组稳定的数据,正是轮南4井区老气田采用增压气液混输技术给出的新答案。
轮南4井区共有5口采气井,历经30余年开采,多数井饱受爆发性水淹困扰,虽曾尝试间开生产、气举开采等措施,但集输管线过长致使整体回压大,井口压力居高不下,井筒积液严重,大量油气储量被困地下,气井产能释放受限。
面对这一难题,今年,轮南采油气管理区以“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组建技术攻关小组,深入轮南4井区实地调研,广泛研究各类排水采气工艺。经多轮严谨论证,最终借助橇装式气液混输增压装置降低井口压力,增大生产压差,提升产气量与携液能力。这种“一降一升”的生产方式,提高了集输管线的外输能力,成功实现了排水采气、增产提能的目标。
为保障橇装式气液混输增压装置稳定运行,技术攻关小组还联合属地与施工队伍,多次研讨解决方案。制定科学间开计划,避免单井扎堆开井,让气井集中关井恢复能量,解决设备忙闲不均问题。在混输设备前端创新安装捕屑装置,应用三层过滤工艺,有效攻克杂质堵塞难题。目前,该装置已平稳运行30天。轮南4井区单井井口回压从4兆帕骤降至0.6兆帕,生产压差显著增大。经计量,该井区平均日增天然气1.6万立方米。
增压气液混输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解锁了轮南4井区增产“密码”,还为类似老气田的排水采气增产作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