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张富贵今天又开‘知识盲盒’了!”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走廊上,大一学生小汪抱着笔记本,兴奋地和同学分享《综合英语》课的最新“剧透”:“昨天刚讲完木、土、天王星在罗马神话中的爱恨情仇,今天又用抖音段子导入认知科学的话题。实在是精彩!”
这位学生们追着“求更新”的张传睿老师同时拥有一个“隐藏”身份———B站15万粉的英语教育UP主“张富贵的英语世界”。从网络课堂到现实讲台,他像一位“语言魔术师”,把枯燥的词根词缀变成穿越时空的钥匙,让每个单词都成为观察世界的棱镜。
课堂是流动的“思政实验室”
推开外国语学院132教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学生们桌上摊开的彩色笔记和思维导图。黑板上,“Mandarin(普通话)”一词被各种箭头包围,每个标记都指向一个可能的历史渊源。“有人认为这个词的发音与‘满大人’相近,所以指代满大人说的语言,大家觉得这个说法可信吗?”张传睿的问题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立刻激起阵阵讨论的涟漪。在张传睿的课堂上,知识总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开。
讲解“virago(悍妇)”时,他会带着学生穿越回中世纪,看看这个词如何从“描述古代女战士”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贬义;分析直播带货的话术时,他又能巧妙引入当下“视觉修辞”“社会符号资源”等概念,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主播们是这么起作用的!”
“张老师的课,信息量大到我的笔根本跟不上脑子!”大一学生汪怡可提起课来,眼睛都在发光,“他总能从课本一个不起眼的小点,一路漂移到现当代艺术、欧洲历史,再到各种俚语的诞生记,知识点像弹幕一样飞过!”
而最让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哥特式恐怖小说创作课。“张老师让我们自由创作恐怖故事,然后用AI工具分析每个人的写作风格,”大一学生孙胡军回忆,“下课铃响后,还有一群同学围着他讨论吸血鬼和古堡的情节,那场景简直像个小型文学沙龙。”
让词根词缀成为最美文化拼图
初到浙商大任教时,张传睿发现很多学生把背单词视为“苦差事”。“死记硬背不仅效率低,还容易消磨学习兴趣。”他想起自己读博时研究的联想记忆法,尝试结合词根词缀,把抽象的字母与具体的图像或事物联系起来,构建个性化的记忆体系。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在B站开设了“张富贵的英语世界”频道。十分钟左右的短视频里,他分享着各种记忆“妙招”。“怎么记住stumble(绊倒)?”在一期视频中,他边写边解释,“看,st(石头)+tumble(跌倒),想象被石头绊倒的画面,这个词就忘不掉了。”
更精彩的是张传睿对《韦氏扩词手册》的解读。这本让很多英语专业学生望而生畏的词汇手册,在他口中变成了“单词的时空旅行”。他娓娓道来每个词根词缀的“前世今生”,仿佛打开一扇扇任意门,后面连着历史八卦、文化风俗,甚至生活段子。轻松幽默的风格,加上满满的干货,张传睿的B站粉丝数一路飙升至15万。线上视频的火爆让他更加确信:有趣的学习方式确实能点燃学生的热情。如今,这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已经融入他的日常课堂,让原本枯燥的基础英语课变成了学生期待的“知识探险”。
严师的“温柔法则”
平日里,张传睿对待学生亲切得像邻家大哥哥,但在学业上却十分较真,尤其在作业质量和课堂纪律这些原则问题上毫不含糊。
然而,他的严格并非冷硬苛责,而是始终带着理解与尊重。“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他常对学生说的话。当有学生迟交作业时,他不会简单批评,而是引导他们分析拖延的原因;当课堂讨论偏离主题时,他又能巧妙地把话题拉回正轨,同时保护学生的发言热情。
走廊里抱着书本穿梭的学生们,总能走进张传睿办公室找到特别的答案。汪怡可说自己一遇到问题就会找他聊天,“不管是专业难题还是人生规划,张老师总能给出既专业又有用的建议。”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找到张传睿,希望在他的指导下进行更深入的学术探索。孙胡军就是其中之一:“张老师的研究方向很有意思,而且他总为学生着想,跟着他学习是件很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