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徐州工程学院 - 《徐州工程学院报》

翠湖春信

作者:●人文学院/娄海妮    
2025-05-31     浏览(14)     (0)

文章描述了昆明的春天景色,特别是翠湖的春天,通过描绘早春的芽、云、花、鸟等元素,表达了昆明的春天之美。作者用文字记录在外的游子心里的春天,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昆明的春天,是从翠湖的涟漪里晕染开的。

当第一缕暖风掠过湖面,柳条瞒着所有人,开始勃发早春的芽,开始抒写早春的词。汪曾祺说这里“四季都是好天气”,在春夏秋冬的变换交替里,早春二月的翠湖最得造物主偏爱。水面尚未被浓荫遮蔽,青荇在水底招摇的影姿清晰可辨。

春日翠湖的早晨,不属于年轻人,属于带着鱼竿的老者。但只有昆明本地人才知道,翠湖里是钓不到鱼的,她有的,是云,是映在湖里的云。抗战时期,沈从文在《云南看云》里写道:“昆明的云似乎是用银丝穿起来的”。此刻天幕上正浮着这样的云絮,被朝霞染成粉橘色,倒映在湖中便成了流动的胭脂。

晌午在亭中小坐,檐角铜铃被东南风撩拨得叮咚作响,紫砂壶里翻滚的普洱和滇红沉淀着百年光阴。忽然记起林徽因《昆明即景》里“茶烟轻落花风”的句子,抬头正见几瓣云南樱花飘落茶盘,淡粉的弧光划过浓茶的雾气。

傍晚,翠湖迎来新的天地。翠湖的黄昏总爱把暮色调成蜜色,再轻轻泼在花枝上。当夕阳坠向大观楼那头时,郁金香便成了遗落人间的琉璃盏,沿着湖岸蜿蜒成一道跌宕的彩虹。饱满的杯盏里盛着最后的日光,绛红的如葡萄酒,金黄的似琥珀浆,淡紫的似水晶融了暮云。汪曾祺说,昆明人种花像绣花,此刻倒像哪位仙子打翻了七彩线轴,在绿绒布上滚出斑斓的轨迹。

樱花开得比郁金香矜持些,临水的几株垂枝樱已褪去了正午的浮华。风起时,浅粉花瓣簌簌落在九曲桥头,被暮光浸染成半透明的鲛绡。偶有迟归的红嘴鸥掠过,翅尖带起的细雪便纷纷扬扬漫向湖心。

青砖小径尽头的几株古树擎着满枝白瓷灯盏,月光未至时,这些未染纤尘的花朵泛着微光。老舍曾惊叹昆明花木“高大得不合常理”,此刻仰望这些丈余高的花树,倒像是苍穹垂下千百支白玉如意。有朵将谢的玉兰扑簌落在石凳上,依旧保持着亭亭的姿态。

子夜离湖,归途经过云南大学的老墙,见爬山虎新生的触须已攀上“会泽百家”的匾额。暗红砖缝里缀满不知名的野花,这是百年光阴结出的珠玑。风里传来若有若无的钟声,不知是真实还是幻听。这城总把千年岁月酿成淡酒,叫每个经过春天的人,都成了醉眼蒙眬的诗人。

翠湖的春,足以代表整个昆明的春。但我从来没有完整欣赏过春天的翠湖。我只能用文字去记录我梦中的爱人,记录我,在外的游子心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