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徐州工程学院 - 《徐州工程学院报》

未拆封的信笺

作者:●外国语学院/曾子鑫    
2025-05-31     浏览(12)     (0)

文章描述了作者与男生的高中时光,以及高考后的分别。作者现在仍然记得那段时光,并感谢那段经历,她将继续向前走,带着自己的梦想和回忆。

高二那年秋天,走廊总飘着桂花香,我常在早读前倚着栏杆背单词,直到看见他踩着晨光从楼梯转角出现。

蓝白校服在他身上永远整洁如新,书包带子将单薄的肩线压出褶皱,像未拆封的折纸信笺。

记得我们的座位隔着两组过道,却总能在数学课同时举起右手。他解出压轴题时睫毛会轻轻颤动,像蝶翼掠过深潭,而我攥着满页草稿纸的演算过程,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与粉笔叩击黑板的节奏渐渐重叠。月考榜单上两个名字总是紧紧挨着,像两株并肩生长的银杏。

记得他会在晚自习后往我课桌里塞阿尔卑斯糖,玻璃纸在月光下粼粼如碎银。我悄悄把《飞鸟集》夹进他借我的数学笔记,扉页铅笔勾画的句子恰好停在“我们如海鸥与波涛相遇似的,遇见了,走近了”。窗台上的绿萝在暗夜里舒展藤蔓,将少年心事编织成秘密的网。

记得百日誓师那天下着细雨,他递来的错题本里夹了半片叶子。叶脉间黑色的墨迹写着“云龙湖”,而我的笔袋深处藏着揉皱的“矿大”字条。我们在堆满模拟卷的课桌两端沉默地演算,草稿纸上洇开的墨点像未出口的诺言。直到高考倒计时变成个位数,他才在毕业照片背面留下句号般克制的赠言:“愿你在自己的经纬度上成为恒星”。

现在我很少吃阿尔卑斯糖了,但是上周有个朋友给了我一根阿尔卑斯棒棒糖。我才知道,从来不曾忘记他。虽然与矿大失之交臂,但徐州工程学院也很好。那些年我们隔着试卷筑起的长城对望,将悸动熬煮成照亮彼此的星光。或许青春最动人的情书,本就是各自奔向远方时,衣襟里永远藏着的半阙月光。

那些在食堂做饭搭子的日子,在操场跑圈的无数个清晨,在荣誉榜前隔着玻璃轻触彼此名字的课间,原来都是时光撒在成长路上的金箔。我们像两株互相致意的树,根系在题海深处交错,枝叶却在各自的晨昏里追逐阳光。

请继续向前走吧,带着你解题时微蹙的眉峰和永远工整的笔记。当我下笔刷英语语法题时,会记得你教我画过的抛物线,最高点永远在无限接近星空的地方。徐州的风会记住南方常绿的誓言,而我们终将在属于自己的象限里,把年少的坐标系延展成广袤大陆。

此刻我站在高处眺望那个方向,我们终于学会把年少的萤火虫封存在玻璃罐里,任它成为胸口永不熄灭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