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等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将“产学研”结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推动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办学,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融合”。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变革的卓越生物工程人才,对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意义重大。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立足未来生物产业,坚持“四个面向”,落实“三全育人”要求,以“江南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依托轻工技术与工程一流学科,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育人实践平台、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探索构建良好育人生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生物工程类专业人才。
理念革新:打造“产学研创”融合生态
革新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关键在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从纯理论传授转向实践创新与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强化项目与案例驱动教学及实习实践环节,更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生物工程类专业培养机制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需求不契合的现状,学院借助企业资源融入、双师协同育人、融合式教学及交互转化等途径,探索构建“四重联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打造“产学研创”多维度融合育人新生态。学院相关理事会企业设立“药明康德奖学金”“诺维信奖学金”等,每年资助约200万元,惠及超500名学生;企业出资约300万元冠名14个实验室和学术报告厅,助力学生发展。
面对当前知识体系与未来生物产业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学院推进课程体系与知识架构全流程优化。遵循产业链逻辑,合理布局专业知识、创新实践及综合素养课程,实现专业知识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
多元主体:构筑实践育人平台
以多元主体深度参与为特征的产教融合生态,需构建“实验教学、实践基地、实例研究”的高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及多维度实践育人平台,稳固不同学科、院系、校企和校地间的合作关系。
针对现有教学资源难以保障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学院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理事会制度,制定章程与合作协议,推广“多样化、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项目,建设高质量生物工程类专业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利用先进技术建设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对接现代工业发酵产业链。学院推进校内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物联网工程等交叉学科卓工实践基地共建共享,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结合数字智能化技术培育跨业界、跨学科、跨专业新载体,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变革良性互动。
学院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实践教育中心5个,依托103家理事会单位,校企共建32个教学实践基地和16个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主动与国际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工程实践教育合作,链接世界一流资源,探索育人平台建设模式。打造“111计划”应用微生物及其生物制造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与海外高校共建1个国际实践教育基地和20余个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国际创新实践交流平台。
师资强化:培育产教融合型队伍
提升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工程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工科教师队伍,是高校产教融合育人的关键,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生物工程类卓越人才至关重要。
针对青年教师工程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学院采用“内培外引”模式打造高水平一流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以名师引领教学,培育了涵盖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50余名优秀青年教师的师资团队。
学院构建虚拟教研室、教学名师工作室、教师育人工作室等新型教学组织,完善基层专业教学组织架构,为产教融合提供教学管理模式保障。制定激励教师重视和投入工程人才培养的措施,通过实施工程能力提升计划强化教师教学实践技能训练。发挥生物工程专业产业教授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深度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协同提升青年教师工程教学能力。通过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等招聘行业领军人物和国际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汇聚融合国内外实践创新资源,利用科研和工程“大平台”培育国家级拔尖人才“大团队”。
卓越培养:构筑拔尖生物英才高地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经过多年创新与实践,已成为我国轻工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领域最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基地。学院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于2017年、2021年连续入选我国“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第五轮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中连续获评A+。2019年,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三融合二递进’轻工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建成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国家生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首批试点专业之一。现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酿酒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行列。2024年,学院新增合成生物学本科专业,积极布局2025年“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为应对生物技术变革和产业模式升级提供保障。
学院以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酿酒工程、合成生物学专业类系列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一流专业建设水平,推动拔尖人才培养。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5门,省级一流/精品课程6门。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省重点教材、轻工业优秀/规划教材等31部,《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多部国家规划教材在全国300多所院校推广使用,成果惠及学生,一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通过理念革新、多元主体参与、师资强化和卓越培养等多方面举措,在产教融合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生物工程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江南模式”。
(生物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