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校报》

深耕婴幼儿教养,前沿成果献礼儿童节

华东师大中国婴幼儿教养研究院迎两周年庆

2025-06-03     浏览(30)     (0)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婴幼儿教养研究院举办“六一”儿童节活动,提供一系列礼包,包括公益讲座、政策咨询、早期教养资源建设等,旨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研究院还关注特殊儿童,开发了评估工具和活动资源,为家庭和教师提供科学系统全面的参考。


研究院举办的“六一”儿童节活动赖鑫琳/摄

婴幼儿照护并非简单的“养儿育女”,而是涉及人口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国家工程,也是民生所系。2023 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婴幼儿教养研究院应运而生。研究院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在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搭建起集研究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平台,专注于 0-6 岁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专业咨询服务及资源开发。

“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2 岁的研究院用温暖的教育情怀和专业智慧为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们送上“大礼包”!

礼包一:公益高端系列讲座为家庭赋能,社会反响热烈

2024 年元月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婴幼儿教养研究院联合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由研究院专兼职专家队伍领衔,面向社会推出覆盖全年的系列优质公益讲座。讲座目前已举办 17 期,场场爆满,通过直播,已累计为超过 60 万名家长提供有温度又专业的服务,被《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讲座线上线下立体辐射,汇集医学、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国内知名学者,共同为“最柔软的群体”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研究院还与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共同开发设计了“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系列微课程”,迈出了建设婴幼儿家庭教养课程资源和社会服务的第一步,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贡献专业力量。

礼包二:研究导向的政策咨询,为政府排忧解难

研究院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基于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婴幼儿政策的比较研究,结合国情,为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与咨询,促进我国儿童事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幼教行业标准的建设,为我国婴幼儿享受高质量服务提供指引。

研究院重点探讨上海市社区“宝宝屋”的政策执行过程,以期为我国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政策执行与优化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题为“上海市普惠多元托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北上广深超大城市托育政策分析”的政策咨询报告,已被上海市教委采纳。该研究将进一步拓展,拟对八个超大城市托育服务体系相关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剖析比较不同城市的政策举措。

礼包三:0-3 岁早期教养资源建设,开发高质量软硬件

研究院大力推进 0-3岁早期教养资源建设,发挥学术研究与专业实践的引领示范作用。

软资源包括自主研发和验证关键的 0-3 岁早期教养相关评估工具,探索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师幼互动评估指标与维度,以及适用于中国家庭的婴幼儿亲子互动质量评价系统、“基于活动的托班幼儿动作技能评估工具”和“2-6 岁婴幼儿心理韧性评估工具”等。同时还出版了《幼儿园托班活动资源系列丛书》《基于指南的师幼互动要素解析与质量提升》《音乐画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等新书。

研究院创设的婴幼儿观察多功能室、婴幼儿多功能运动室、婴幼儿绘本馆、玩具设计与儿童发展研究实验室、儿童游戏研究实验室等一批硬件资源有效保障科研和服务工作,便于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动作行为捕捉研究,为后续高质量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助力。

礼包四:关注特殊幼儿,让每个孩子都拥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2019)的数据,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按照 2024 年 954 万新生人口推算,有 53.42万新生儿患有出生缺陷。此外,部分婴幼儿可能患有没有明显生理缺陷的发展性障碍疾病,比如孤独症或者其他功能的发展迟缓;还有数量更多的各类处境不利或处于发展高危风险的婴幼儿。

研究院一直关注这一最弱势的群体,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开发了基于多元活动本位的教育学评估工具和活动资源《0-8 岁儿童评估与发展系统(Child+)》,为家庭和教师的早期教育提供科学系统全面的参考。

研究院把儿童的发展评估、教育目标、教育干预计划、发展监测相联结,整合数字化技术,将推出 Child+数智版本,实现无纸化在线评价、医教养数据互通、AI 辅助初步建议等功能,对幼儿发展进行长期的过程性、发展性记录,并提供相应的个别化教育建议,促进医教家协作,为特殊幼儿的早期融合教育提供专业的保驾护航。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婴幼儿教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