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之后,院子里有两个小孩子好奇地搜寻着花坛里的秘密。突然,有个男孩激动得叫嚷起来:“爸爸,我逮住了一只超级大蜗牛!”
不远处的爸爸并没有理会孩子的惊奇发现,反而责备道:“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把衣服搞脏了!”不知那位小男孩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他忽略掉了爸爸语气里的不耐烦,而是手执蜗牛壳,径直把那只硕大的蜗牛放到了爸爸的跟前炫耀,那神情宛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眼里抑止不住地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好脏,快丢掉!”男孩爸爸满脸的嫌弃,严厉地呵斥着他,挨了训的男孩紧张而又慎重的把大蜗牛安放在了地上,眼神瞬间黯淡了下来。只见他低着头跟在爸爸的身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爸爸一边走,一边还不忘继续数落着自个儿的孩子,孩子恋恋不舍地回头张望,似乎在跟蜗牛进行无声的道别。
火车上,邻座的少妇买了一份盒饭,率先递给她的女儿,接过饭,女孩子问道:“妈妈,您不吃吗?”她妈妈嘴里说着不饿,让女儿吃。大抵是知母莫若女吧,女孩子并没有独食,而是把简易饭盒一分为二,准备把里面的饭菜匀出一半来分给自己的妈妈,我正感动于女孩子的孝顺,以为这是一幅母慈女孝的动人场景。殊不知,下一秒,女孩子手中的筷子没有拿稳,一不小心掉了一只。面对这个状况,那位少妇并没有起身追着移动小餐车索要筷子,而是指责道:“你都多大了?吃个饭还能把筷子掉到地上去,将来能有多大的出息?”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不忍心小孩子被批评,于是站起身来,直奔远去的小餐车。当她把那双新的一次性筷子递给小女孩时,小女孩迟疑了几秒,最终接过它,并且道了谢,本以为这场小风波由这位好心的中年妇女出面化解,就此烟消云散。
可我还是太低估了这位少妇的“言传身教”,整整一个半小时,她不是说女孩子坐姿不够端正,就是说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女儿好不容易拉扯长大,平日里总是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了女儿,而她却不体恤母亲的良苦用心,简直是太令人失望了。好几次,我分明觉察到了女儿的欲言又止,她似乎想要表达什么,但终究还是咽了回去。以至后来女儿哽咽不止,泪如雨下。明明是好好的一份饭菜,女儿却在妈妈不断的“横挑鼻子竖挑眼”中,顿时没了食欲,而且当着众多人的面,情绪被自己的亲生母亲引爆到差点儿崩溃。
由此,我想起了《人民日报》上的一段话,它就像是一股清流,直击无数家长的心灵——“最好的教育是赋能,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不在大事上放纵孩子……”与其每天监督孩子是否打翻水杯,弄脏衣服等杂七杂八的小事上较真,不如为孩子构建一个充满关爱、尊重与信任的成长环境。千万别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地去教育孩子,揪着小事不放,消耗掉孩子的心力,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一辈子无法走出的阴影。我们应该抓大放小,做一个“琐事不争、小事不责、大事一起扛”的合格家长,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