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参加“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经验交流暨公路交通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的全国300多名代表,实地调研公路助力乡村振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郧阳区,一路畅行一路赞歌,柳陂镇龙韵村创新实践经验和沿线的美景让大家称赞不已。
从十堰城区到龙韵村,走高速、行村路只需40分钟,车辆行驶在平坦畅通的公路上,公路两旁的青山、绿水、农田、人家,构成了一幅“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
龙韵村是湖北省首个由易地扶贫搬迁形成的村,随着农村公路不断加密加宽,全长7.3公里的子白线穿村而过,18米宽的路面,满载游客的大巴跑得欢,两边青砖黛瓦白墙。依托美丽农村路,村里聚合耕读文明和恐龙文化元素,建设村落文化记忆街、传统民俗工坊街、古朴汉江风情街三条街区。
代表们参观村史馆、中国红色报纸展览馆等地,深刻感受到龙韵村“舍家为国、艰苦奋斗”的移民精神。展览馆内一份份珍贵报纸、一幅幅历史图片、一篇篇详实文献、一则则感人事迹,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新闻人的坚守与荣光,让大家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深刻感悟红色文化。
作为一名公路交通人,让我点赞的是展览馆内还收藏有记录“四好农村路”发展的数期《中国交通报》,这也充分说明了因路而变、因路而美、因路而富的龙韵村村民,始终记得公路助力乡村振兴、交通发展对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变,爱路护路已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
为确保搬迁后的村民能有事做、多方增加村民收入,龙韵村创新模式,采用直接经营、收固定租金、联营分成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村委会还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卖农特产品、开酒店民宿、开餐馆农家乐、咖啡屋等。
“我以前住在柳陂镇崩滩河村的山顶土坯房,山高路陡,从山上下来得走1个小时,一不留神就会摔出几丈远。”村民明刚感激地说,“现在住的好,而且路畅景美!”
像明刚一样,800余户3000余名村民都是因“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而迁入龙韵村,一步跨进新农村,过上新生活。
郧府茶馆茶味飘香、戏曲悠扬,汉江畔的落日咖啡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各种非遗体验和潮流玩法在这里点燃了游客热情……
依托四通八达的路网,在龙韵村两委领导下,外引资源、内挖潜力,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建成“花园、果园、菜园、乐园”式村落,唱响集“农、旅、文、商、学、艺”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交响曲,将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资源有机串联,实现“交通+产业+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村民们过上了“门前赏景、村里就业”的幸福生活。2024年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破百万元,创造新记录。
公路助力乡村振兴。30多公里长、纵横交错、畅安舒美的环线公路,让龙韵村公交直达、物流进村、产业兴旺、游人如织,移民新村蝶变为现代化美丽乡村,并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