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理工大学 - 《上海理工大学报》

以党风促教风 思政课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再“拎出来”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梅敬    
2025-04-10     浏览(46)     (0)

思政课教师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责任,因为党的作风建设是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宣传者,应积极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进课堂、落实践。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并“拎出来”,从认识高度和宽度上深刻认识到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作用,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主要是落实到教风建设上。此外,思政课教师还应强化专业引领,与时俱进,以党风助推教风精益求精,以党风助推教风春风化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本质属性、核心要义、重大举措、重点任务、有效途径、常态化长效性等,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政课教师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责无旁贷:一是因为党的作风建设是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从百年党史来看,从“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到“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到“三反”(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从“三讲”教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党的建设、党的自我革命……这些都是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二是思政课教师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宣传者,承担着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使命,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进课堂、落实践,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把自己“摆进去”。

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把自己“拎出来”。所谓“拎出来”,就是不能就党风谈党风,在认识高度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以八项规定“关键子”盘活了作风建设“整盘棋”,百年党史也确实展现了党的作风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认识宽度上,《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从人心向背、国家事业、党群关系、民风向善等多维度论述了这一重大问题。

思政课教师把党的作风建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主要是落实到教风建设上,教风是校风的一部分,也直接关系到学风的好坏。思政课教师作为教风建设的践行者、示范者,既要从教学精神、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切实提高教风,把自己“摆进去”,同时也要避免就教风谈教风,要从教育改革的急迫性以及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高度来看待教风问题,具体而言:

一是要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以党风带动教风向上向善。

向上向善的教风,应大力弘扬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积极回应教育的关切问题。《光明日报》曾做过一个“大学生为啥不爱上课了”的调研,给出了六个选项。对此,我也在班级做了一个调研,学生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三个:一是网上的资源很多,不一定非要在课堂学;二是学的内容工作生活用不上;三是上课内容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我继续追问“如果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并且觉得很有用的学科呢?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学生的回答比较多元,背后反映的是传统教育模式与数字时代学习需求之间的深刻矛盾,是时代的快速发展与知识的缓慢传递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自我革命,追问教育的底层逻辑,即人的逻辑,我们今天的教育可以为学生带来什么?我们应该对坐在教室的学生负什么责?一是思考比知道更重要,我们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问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锻炼智力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实现教育共构,包括人机、师生、社会等,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教师精神要“大”,思想要“深”,才能守护、引领价值观。三是多层次立德树人,除了思政课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外,就个体而言也要立德(内心充盈)树人(传承高贵),只有内心充盈才能向上,只有传承高贵才能向善,这是教育的精神内核,也是人在自我理解之上的自我革命。

二是要强化专业引领,求新求变,以党风促进教风精益求精。

最近有个热词“文歉”(意指“作为文科生我很抱歉”),按照这个逻辑还应有个词叫“文精”(意指“作为文科生我要精益求精”)。“四风”问题还有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好,思想基础不牢。而这正是思政课教师的专业领域,解决这个问题要求思政课教师对专业要精益求精。当今时代,信息爆炸、知识迭代迅速,思政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强化专业素养。一方面,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新理论、新政策、新动态,将其精准融入教学内容,确保思政课与时俱进,展现出强大的专业引领力;另一方面,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变革,聚焦学科交叉与前沿性,在教学内容上,要构建“理论内核+时代议题”的动态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要建立“知识学习—实践转化—价值内化”的递进路径,求新求变,主动探索,推动教风精益求精。

三是要秉持育人使命,与时俱进,以党风助推教风春风化雨。

在人工智能与“两个大局”叠加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生产体系变革、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人机关系融合共进等正在开启我们新一轮的认知革命,需要我们直面秩序重建、价值重构与文明重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于开新局、破新题具有重大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应立足“大思政”格局,一体化推进“党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思政教育化作一场灌溉的春雨,爱生如爱己,呼应党的作风建设中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筑牢思想根基,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