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年者,民族之望。 ”当五月的风洋溢着青春气息掠过校园,五四青年节踏着时代节拍悄然而至。 从校园课堂的知识求索到红色圣土的精神洗礼,从自习室里的专注身影到实践一线奔忙的青春足迹,井大青年以实干为笔、初心为墨,在传承五四精神的征程中勾勒奋斗轮廓———他们是学业赛道上追求卓越的追光者,是志愿服务中挥洒汗水的燃灯者,更是不同领域书写青春答卷的筑梦人。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群青年的奋斗故事,领略榜样风采。
勤思笃行,她在文学天地中探索;突破自我,她于校园舞台上绽放。 她心怀热忱,不懈追求,为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活动,为实现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不断努力。 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蜕变的诗篇,更是一面激励他人奋进的镜子。 她就是 22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郑蕾蕾。
竞赛与学业,相辅相成促成长
在文学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郑蕾蕾始终在兴趣的指引下,步履不停,勇敢面对每一个挑战。
大三上学期,郑蕾蕾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与 AI 辅助教学类,她所在的团队荣获省一等奖。 备赛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起初,团队选择以互动式场景搭建作为切入点, 但在推进过程中,受限于技术水平和时间等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于是他们再次进行了系统且全面的探讨,最终选择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方案,即以融合了吉安地域文化特色的 《过零丁洋》为作品主题进行微课设计。 身为师范生的她,反复钻研教学微课内容:从对文天祥生平事迹的深入了解,到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的精准把握, 每一个知识点她都力求吃透。 作为出镜的主讲人,为了保证知识讲解的严谨准确,讲解稿里每一句话她都仔细斟酌。 为了生动展现本土文化故事,增强作品独特性,团队采用实地拍摄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方式, 多次到文天祥纪念馆进行实景拍摄,力求在传统与创新找到平衡点。
在后来的高校语文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郑蕾蕾经历最煎熬的事是教学设计课件和说课稿的反复打磨,“我们经历了十余次修改, 常常陷入 ‘越改越迷茫’的困境, 也会因为现场试讲效果未达预期而倍感沮丧。 为突破瓶颈, 我们建立了‘录制-复盘-优化’ 的循环训练模式。 每次试讲后, 逐帧分析视频中语言节奏、 肢体动作、 板书设计等细节, 邀请指导老师和同学从专业视角提出建议, 针对表现力不足的环节进行专项训练。” 郑蕾蕾将课堂上学到的撰写教学设计、 说课稿以及讲课的教姿教态等知识充分运用到试讲中, 精心雕琢每一堂模拟授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辛苦付出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获得了大赛三等奖。
这些比赛经历成为郑蕾蕾在教师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以赛促练”是她参加比赛最大的感悟。 在比赛中,郑蕾蕾不断突破自我,从最初对相关知识一窍不通,到后来能够走上讲台给学生授课。 这让她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她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奠定了基础。
实践与体验,锻炼自我添光彩
大学伊始, 郑蕾蕾怀揣着对新闻采访的好奇, 加入了大学生通讯社, 开启了她充实的校园生活。 初入团队, 她便迎来了采访学校胡亮老师创办的红五星助盲跑团的宝贵机会。 从第一次紧张地撰写提纲、现场采访录音, 到熬夜整理稿件, 郑蕾蕾在实践中迅速成长。 在跟进胡亮老师这一深度报道的数次采访里, 郑蕾蕾也迎来了她的蜕变。 她从当时的负责人徐倩身上学到很多, 比如怎么去高效的分配组员之间的工作, 怎么去联系采访对象, 怎么在紧张的学业当中利用时间完成这些采访工作。她逐渐从一名新手 “小白” 成为一名可以带领其他学弟学妹的组长。 郑 蕾蕾 说 :“在自己做组员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可是当自己成为组长后才明白组长需要承担许多责任。”为了全面提升自己,她选择加入外国语协会, 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和舞台表现力,积极参加英语角和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 从最初在众人目光下紧张得微微颤抖,到如今能用流利而富有感染力的英语阐释观点,郑蕾蕾以汗水为墨、以坚持为笔,在语言学习的画卷上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瞬间。 而参加井冈山精神研究协会举办的红色主题演讲比赛, 则让她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综合素质。 为丰富演讲内容,增强演讲感染力, 她穿梭于古老而庄重的井冈山精神博物馆, 在尘封的文物中寻找灵感, 在先烈的事迹里汲取力量。 当站上演讲的舞台时, 郑蕾蕾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 她将自己沉浸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把先辈们的热血与信念, 通过深情而有力的讲述传递给每一位听众。 当她的演讲赢得雷鸣般的掌声时, 她深知,自己不仅在传承红色文化, 更在重塑青年对家国使命的认知。 这不只是语言的输出,更是思想与情感的深度交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些活动丰富了郑蕾蕾大学生活,也让她的竞争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 口才与自信的磨砺, 更是为她未来的职业生涯铺就坚实道路,使其能从容应对各类挑战。
展望未来,郑蕾蕾选择先就业,投身教育实习,站上讲台,用所学知识为学子传道授业。 她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弟学妹们,大学是探索与成长的黄金时期,珍惜时光,多阅读、多实践,勇敢追逐梦想,一定能在文学之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章,为未来的人生积累无尽财富。 郑蕾蕾表示,要多阅读,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到的阅读量是极为庞大。 即使我们没有办法去读完所有的作品,但是也至少应该保证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家有所了解,比如说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位作家在这个时期的作品至少要读一本。 她建议有考研意向的同学,平时可以多多关注这种文学讲座,关注文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学术研究的一些成果。
学海无涯, 道阻且长。 郑蕾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学生活的无限可能。 她在竞赛中磨砺自我, 在校园活动中锻炼成长, 在逐梦路上绽放光芒, 为身边的同学树立榜样, 激励更多人勇敢追梦, 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