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财经大学 - 《浙江财经大学报》

以AI为笔 绘就科技报国的青春答卷

作者:周熙泽    
2025-05-30     浏览(50)     (0)

文章讲述了江宇鑫在五四青年节当选为校十佳社长的事迹,他不断探索创新,为公益事业和培养人才贡献力量。江宇鑫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代表,传承发扬五四精神,通过实践创新强国之路。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校十佳社长评选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为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我们走进优秀青年学子的成长故事,感受新时代青年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校十佳社长、AIGC俱乐部部长江宇鑫便是这样一位青年榜样———综测保持第一,获评十佳大学生,创立杭州高校首家AIGC俱乐部,举办多场校外公益AI讲座……多种荣誉和成就的背后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对科技报国的炽热情怀与责任担当。

学术与创新的领跑者

“保持综测第一”是江宇鑫的标签,但数字背后是他对知识边界的不断突破。在校期间,他共斩获9项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正是因为这种学术上探索的信念,江宇鑫在一次访学中系统地了解了AIGC后,敏锐地捕捉到了A此项技术的潜力,随即毅然发起成立了杭州首家AICG俱乐部。“我系统地学习完,回到学校后觉得AIGC确实是特别新颖的东西,然而整个杭州却没有。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方向,我认为我们应该去把这些AI大模型用好。”当问起涉足AIGC领域的初衷,江宇鑫如是回答道。

2024年,随着学院里志同道合的同学的参与,经学校迅速审核通过,AIGC俱乐部就此建立。回忆起社团创办初期,江宇鑫说道:“那时候大部分同学连文心一言都没有用过,因此我们举办讲座去普及AIGC,让大家都了解到。”经过江宇鑫在校内组织的讲座、沙龙和AI共创大赛等各类科普活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对AIGC产生了兴趣,很多同学都会在讲座结束后找他深入学习相关知识,AI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

“代码传递温度”的公益执行者

随着校内AIGC技术的普及成效显现,江宇鑫的眼光移向了社会这更广阔的天地。经由学院院长和杭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对接资源,江宇鑫意识到了村干部和小学生这两类群体对AIGC的需求:村干部在日常中需要写大量文案,有了AIGC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小学生提前了解新奇的前沿科技,可以“在心里埋下一颗科技的种子”,为科技人才培养厚植土壤。对于公益宣传,江宇鑫还强调了面对不同群体的“因材施教”。对于小学生,教导他们如何对AI发起询问,进行简单的文生图尝试,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对于村干部则需要往精深处教学,展示提示词的优化方向,并且侧重PPT的教学。另外,诸如用AI帮西湖义警,印刷集团生成诉求……AIGC俱乐部已越发全面地服务于社会。在提起西湖湿地博物馆于年会邀请俱乐部并颁奖感谢时,江宇鑫的话语中怀着些许自豪。

除了服务社会的实践,江宇鑫本人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他曾为残疾儿童授课以及远赴青海支教。在青海时,江宇鑫曾因严重的高原反应需要大量引用葡萄糖缓解不适,且一天连续要上中学和小学的课,在高强度授课地同时,还要注重小朋友的纪律。然而,谈起这段经历里的磨砺,江宇鑫仅仅轻轻带过,继续行走于公益之路上,这些公益行动如涟漪,仍在不同群体中激起科技浪花。

情怀与使命的传承者

在采访中,江宇鑫提到自己特别欣慰于小学生们对于科技的那份惊奇。他认为,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应该有一颗反哺的心,担起培养后辈的责任,为扶持祖国的新生一代尽一份力量。在他看来,传承发扬五四精神,不须要造火箭造卫星这样做一般人能力之外的事,只需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对于我这个专业来说,对学术感兴趣的,可以做一些学术去更深层的发展,对学术不感兴趣的可以研究芯片。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以此维护社会秩序,也算是对国家的贡献。最主要的是保持一颗爱国的心,然后相信国家,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从校园到山野乡间,从社会实践到公益服务,江宇鑫的足迹串联起新时代青年的多维图,他们正用数字技术解构边界,用创新实践重构责任。五四精神,在这一代青年身上,正以更理性,更具创造力的方式薪火相传。他们用行动证明:强国之路就在脚下每一步扎实的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