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景德镇学院 - 《景德镇学院报》
2025-02-15     浏览(31)     (0)

本文介绍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角色设定、叙事手法、视觉呈现、配乐、神话传说、哲学思想、民俗文化元素和地域文化元素等。制作团队用先进的三维动画技术,将传统文化元素转化成现代内容,同时巧妙地融入现代元素,引发观众的深刻思考。影片深受观众喜爱,成为全球观众情感共鸣的支点。

主持人:与此同时,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其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影片中蕴含的诸多文化元素,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你知道影片中有哪些中国传统元素吗?或者你是如何理解影片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

24 级小教一班刘苗苗:《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有诸多文化元素。比如角色设定上,有哪吒“魔丸转世”的创新和“不服输”精神的传承,申公豹复杂且立体的形象与道文化理念融合。叙事手法上采用了现代视角,将重塑肉身、龙族风云、阐教恶行三条线交织在一起,重构了哪吒闹海传说。视觉呈现上,天元鼎、哪吒“开海”“闹海”等场景震撼,特效技术展现中国动画的突破,传统竹元素贯穿始终,从竹箩筐到竹乐器等,增添东方美学韵味。还融入了结界兽身上的青铜人头像和金面具等三星堆元素以及太乙真人的川味普通话和哪吒所体现出的“拒绝内耗”“不服就干”等精神文化力量,这些都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24 级小学教育二班薛芊芊:《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非常自然地融入了许多传 统 文 化 元 素 。 先 说 画风,它把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用得很妙。人物和场景是用工笔重彩画的,特别 细 腻精 美 ,一 笔 一 划 都 透 着 讲究。再看那些气势磅礴的大场面,是用写意手法画出来的,特别大气 。配乐也超厉害,用了锣鼓、二胡、古 筝这些传统乐器。激烈的时候,就 像 千军万 马 在 奔 腾;温柔的时候 ,又 像 溪水 在 慢慢 流 淌 ,给 电影 添 了独特的韵味,让观众沉浸在一场传 统 艺术的视听盛宴里。神话传 说 ,是这 部 电 影 的根基。哪吒的故事咱们 中 国 人 都熟,传承了千年。这部电影在老故事的基础上 ,做 了 巧 妙 的 改编,既保留了老故事的核心,又加入了新时代的精神。电影里的哪吒,性格鲜明,面对命运不服输、勇敢抗争 ,把 传 统 神 话演绎得活灵活现,让大家在这场奇幻冒险里,感受到中国神话的独特魅力,还有民 族 精 神的 代 代 传承 。 哲 学 思想,是这部电影的灵魂。电影里藏着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哪 吒 是 魔 童 转世,但他不认命,努力 改变命运,这体现了道家对命 运的辩证思考。同时,他对父母孝顺,对朋友讲义气,这又是儒家传统价值观的体现。这些思想在人们观赏电影的时候慢慢影响着观众,让人在享受精彩故事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深刻智慧。

24 级文博班的陈思:《哪吒之魔童闹海》和上一部一样,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故事的核心来自《封神演义》和民间传说,不过它把哪吒“剔骨还父”这个老的悲剧故事,改编成了更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成长故事。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给“水淹陈塘关”这个经典情节加了新含义。龙族镇压海底妖兽的设定,既像《山海经》里那些神奇的神兽故事,充满奇幻色彩,又和现在的环境问题有所关联,让人联想到现实。从精神层面来讲,电影接续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抗精神,还深入探讨了“对抗命运”和“保护大家”之间的矛盾。这种关于集体主义和个人觉醒的思考,其实就是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在现代的体现。另外,电影片尾彩蛋用了传统皮影戏风格,台词里还有方言,充满地域文化特色。这些都让电影像是搭建了一座跨越古代和现代的文化交流桥梁,也说明国产动画在把传统文化元素转化成现代内容这方面,已经做得相当出色了.

24 级新能源二班的盛佳怡:《哪吒之魔童闹海》把传统神话故事重新拆解又重组,画面具有很好看的东方美感。像电影里东海龙宫用水墨风格展现,特别有意境;青铜器上那些金色又华丽的花纹也用得恰到好处;还有用太极八卦来表现打斗的场景,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可不是随便拼凑的。制作团队用先进的三维动画技术,把过去的美学风格变成了现在大家能看懂、觉得新奇的样子。这部电影最让我惊喜的地方,是从现在的角度重新讲“水淹陈塘关”这个老故事。哪吒用混天绫掀起大水,不再是单纯的大闹龙宫,而是代表他在反抗命运的束缚。这样的改动,既保留了旧神话的主要情节,又加入了现代人追求自我、意识觉醒的想法。电影里东海龙宫的水族们,就像我们现实社会里形形色色的人,表面上是奇幻故事,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在生活里遇到的难题。动画制作团队用现代技术把传统符号重新组合,带着一股打破常规的劲儿,让三千年前的老神话在电影屏幕上又火了起来。这种对文化的创新,不是抛弃传统,而是让中华文化的精神在现在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24 文博班王易华:《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中国传统神话哪吒闹海的故事为蓝本,哪吒、敖丙、太乙真人等经典神话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画面风格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剪纸等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东方美学韵味,如绘制的海浪有传统水墨画的意境,人物造型设计带有剪纸艺术的简洁与夸张。在民俗文化元素上,影片中出现的一些场景和道具蕴含民俗文化,如陈塘关百姓的生活场景、建筑风格等,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城镇风貌和民俗风情,还有哪吒的服饰、武器等,都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电影中还大量运用了地域文化元素,如三星堆青铜人像和金面具被巧妙地植入到结界兽的形象设计中,而太乙真人的川普方言则为角色增添了幽默感。

24 级小教一班张可:影片在美术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东方美学的魅力。角色形象设计在保留经典服饰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动画技术进行创新,使哪吒的造型更加利落有型,肚兜图案既保留了古韵又贴合当下潮流。场景构建上,影片实现了传统意境与奇幻想象的碰撞。云雾缭绕的玉虚宫、神秘幽深的龙宫、古韵十足的陈塘关,都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除了传统文化元素,影片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元素,引发观众的深刻思考。炼丹炉小门上的疑似美元符号图案,隐喻了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人们为追逐名利所付出的代价。成仙后所获玉牌上的老鹰标志让人不禁联想到绿卡,映射出人们对特殊身份的渴望与追逐。这些现代元素的融入,将古老的神话传说与当下的现实社会紧密勾连,使观众在享受神话故事的奇幻冒险的同时,也能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24 级新汽一班王超毅: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的故事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映照了当代社会的精神追求。影片通过“魔丸”和“灵珠”的二元对立设定,探讨了命运、身份认同与自我抗争的主题,尤其是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成为全球观众情感共鸣的支点。这种对传统神话的现代解读,不仅满足了观众对经典题材的现代表达需求,也让哪吒的故事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此外,哪吒的形象具有强大的文化穿透力。他既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基因,又通过电影中的创新表达,展现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无论是他对命运的反 抗 ,还 是 他对亲情、友情的执着,都让观 众 在 熟 悉的 故 事 中找 到 新 的 共鸣 点 。 这 种文 化 共 鸣 不仅 限 于 中 国观众,还通过电影的国际传播,让世界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