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云南大学 - 《云南大学报》

景哈哈尼族乡橡胶林里的民族相亲共荣

2025-04-30     浏览(30)     (0)

田野调查团队在云南景哈乡的曼坝河村进行民族调查,发现橡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同时多元民族文化的交织与融合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启示。调查显示,经济发展对民族地区居民的生产活动、日常生活、观念、文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调查组与当地居民合照。

各族“老庚”共同参加体育比赛。

2025年寒假期间,田野调查团队前往西双版纳州,深入景哈哈尼族乡曼坝河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探究橡胶种植等生产方式变化对促进当地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影响。

景哈乡位于景洪市东南,与缅甸隔河相望。在曼哈乡的6个村委会中,曼坝河村是种植橡胶最多最好的村。曼坝河村居民以哈尼族为主,橡胶种植和橡胶交易收入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在近70年的橡胶产业发展历程中,当地不同民族的群众通过互相学习技术、开展橡胶交易等深化了彼此间的联系、互动和交融,橡胶产业成为促进多民族和谐共处、互嵌式发展的关键纽带。此外,在曼坝河村,不同民族的群众还学会了对方的语言,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路网在物理空间上促进了文化与心理的交融。曼坝河村作为与农场联系最为紧密的村落,其周边主要道路因割胶和运输橡胶之需求,构建了路网。这些道路为村落与外界的交流及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族际互动的平台。

“打老庚”是曼坝河村寨周边哈尼族、傣族与汉族群众中流行的一种拟亲属关系,它是指年龄相仿但无血缘关系的人通过结拜成为兄弟姐妹。这种“老庚”关系还可以跨代传承。通过“打老庚”建立的拟血缘关系及族际通婚等,使这里各民族群众的生活紧密交织,这样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域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积极范例。

云南大学学子在本次田野调查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对民族地区居民生产活动、日常生活、观念、文化等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曼坝河村这一田野调查点,橡胶产业的兴起促进了周边民族村落与橡胶农场之间的互动,加强了汉族、哈尼族与傣族等民族群众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在曼坝河乃至整个景哈乡,在这一自然形成的多民族交流平台上,多元民族文化的交织与融合,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共同绘制出了一幅繁荣的景象,标志着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新篇章的开启与展现。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图)